文章内容

破除认知迷雾:谁才是真正的“秀才”,谁在捍卫真正的“牢笼”?

理论指导实践gq 2025-11-23 来源:理论指导实践gq|微信公众号

真正推动社会进步的,永远是那些能够超越个体经验、从制度层面思考问题、并勇于批判和改造现实的人们。当我们认清自己在历史中的位置,就会明白:不是批判理论“蛊惑”了大众,而是资本逻辑本身需要被持续地批判和超越。这不仅是理论的使命,更是每一个追求美好生活者的共同责任。

网友fc3在与网友讨论中留下这样一段话:有个秀才心善,路过一个村庄见一农夫准备杀狗,准备领养这条狗。可是农夫不肯,于是发生了争吵,狗见有人对主人不敬,朝秀才怒吼狂吠!

农夫笑着对秀才说:“看见了吗,我要杀它,你要救它,可它仍然效忠于我,什么是畜生,你懂吗?”

从留言可以看出网友fc3自视清高自以为是世间的清醒者!则用“秀才、农夫与狗”的寓言总结了一场关于市场本质的讨论,将自己比作清醒的“秀才”,将理论工作者比作持刀的“农夫”,将认同进步观点的网友比作蒙昧的“狗”。这个比喻看似犀利,实则暴露了其在认知层面的三重迷思,值得我们深入辨析。

一、角色错位:当辩护者自诩为“拯救者”

fc3最大的认知谬误在于身份的错置。他自视为旁观的“秀才”,实则不自觉地站到了“农夫”的立场上。在现实社会经济结构中,真正掌握生产资料分配权、拥有“杀狗”(裁员、降薪)之权的是资本所有者。而广大劳动者,其命运常系于资本增减得失之间。

真正的“秀才”,恰恰是那些剖析资本逻辑、揭示制度非正义性的理论工作者。fc3将批判者指认为“农夫”,正是潜意识里对资本权力结构的认同与维护。他激烈抨击试图改变这一结构的人,却对结构本身的合理性毫无反思,这无异于寓言中那头质问“谁是畜生”而不自知的牲畜。

二、逻辑倒置:将制度之恶归咎于个体之愚

这则寓言将复杂的社会经济矛盾简化为“愚忠”的道德批判,其潜台词是:被压迫者之所以受苦,是因为他们不够清醒;而苦难的根源反被巧妙地隐去了。

这种论调刻意忽略了关键问题:为什么“农夫”有权决定“狗”的生死?为什么社会财富的分配要服从资本增值的逻辑?将讨论引向对“狗”的嘲讽,实则是用道德批判代替制度分析,让大众在指责“受害者愚蠢”的狂欢中,忘记追问造成这一切的根本原因。

fc3的言论正是这种逻辑的体现——他认为工人争取权益是“不懂经济规律”,学者批判剥削是“破坏效率”。这种将资本逻辑自然化、神圣化的论述,恰是资本意识形态最成功的自我辩护。

三、历史迷思:把枷锁当救赎的认知悲剧

fc3的言论折射出一种典型的历史认知错乱:将计划经济时期的暂时困难归咎于公有制本身,却把资本带来的物质改善视为“救赎”。这种叙事故意忽略了一个基本事实:正是前辈的艰苦奋斗建立了完整工业体系,为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而资本带来的繁荣,往往伴随着贫富分化、生态危机与人的异化。

更富讽刺意味的是,fc3一面享受着几代人通过社会主义实践争取来的劳动权益保障,一面却为试图瓦解这些保障的资本逻辑辩护。这种既得树荫却骂栽树人的历史虚无主义态度,使其成为资本最称职的“代言人”。

四、何为真正的“清醒”?

真正的清醒,不在于标榜“众人皆醉我独醒”,而在于认清自身在社会关系中的真实位置。一个普通劳动者若将资本逻辑内化为“天道”,进而攻击为劳动者权益发声的人,这才是寓言中真正的“狗”——只不过他忠诚的对象不是某个具体的主人,而是禁锢他的意识形态牢笼。

当我们谈论“狗”与“秀才”时,我们真正谈论的是:谁在批判牢笼,谁在美化牢笼? 进步理论工作者的使命,正是揭示这个“牢笼”的存在,并探索打破它的路径。而fc3们的“清醒”,不过是牢笼内部的无谓争吵,永远触及不到问题的本质。

结语

历史将证明,那些自诩“清醒”地为资本辩护的“秀才们”,终将被时代抛弃。而真正推动社会进步的,永远是那些能够超越个体经验、从制度层面思考问题、并勇于批判和改造现实的人们。当我们认清自己在历史中的位置,就会明白:不是批判理论“蛊惑”了大众,而是资本逻辑本身需要被持续地批判和超越。这不仅是理论的使命,更是每一个追求美好生活者的共同责任。

查看全部

「 支持乌有之乡!」

乌有之乡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本网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侵删

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乌有之乡网刊微信

官方微信订阅号

相关文章

习近平会见汤加国王图普六世

中华民族之殇——纪念毛岸英逝世75周年

郝贵生 | 恩格斯是与工农相结合的典范和楷模 ——纪念恩格斯诞辰205周年

好物推荐

最新推荐

习近平会见汤加国王图普六世

现在所有人都在等一个英雄

中华民族之殇——纪念毛岸英逝世75周年

两日热点

现在所有人都在等一个英雄

B站章北海被“红三代”威胁整死,何意味?

陈曾明:今天我再次郑重地提醒大家, 战争的阴云已经降临中国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