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现实变得沉重,娱乐就开始变得廉价
罗马帝国高速衰退时,皇帝说:“给他们面包和娱乐,他们就不会思考。”…这个时代不缺笑声,缺的是醒来的人。

有没有发现一个规律,越是经济疲软、就业困难、生活压力飙升的年代,娱乐行业就越是繁荣。
今年很多行业萧条,失业率、裁员风暴、房贷断供传闻不断,但娱乐圈却忙得不行:
综艺节目一档接一档;直播带货从白天卷到凌晨;小视频从搞笑到治愈到卖课,无所不能;各种真人秀把素人变成“情绪价值商品”。
互联网平台表面上看是百花齐放,实际上是流量赛道围猎用户注意力。
以为大家很快乐,实际上却是集体麻醉。以为是时代更“好玩”了,实际上却是生活变得更难承受了。
这是一个令人不安的社会现象:经济越下行,娱乐越发达。
很多人误以为娱乐行业火爆是文化产业升级,是人民精神生活变丰富,是时代进步的象征。
可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任何社会现象背后,都有其物质基础。
娱乐的繁荣表面是供给多、用户多、市场需求大,深层逻辑却是:现实越压抑,人越需要逃避。
经济增长时期,人们把时间花在升职、投资、规划未来;经济下行时期,人们把时间花在刷短视频、打游戏、追综艺、沉迷虚拟关系。
因为前者需要信心,需要未来可预期;而后者,只需要今天能麻痹痛苦。
你不用努力,你不用思考,你只要继续刷。算法永远不会让你感到孤独——它会用快乐、刺激、爽点,代替你面对现实。
真正的社会繁荣,是实体经济、就业体系、科技创新、教育质量共同支撑的繁荣。而不是全民躺着刷短视频、给主播刷礼物、靠综艺节目维持情绪稳定的繁荣。
那是消费主义最后的烟花。

在过去三年里,几个词频繁出现在年轻人语境中:
“摆烂”、“躺平”、“精神寄托”、“情绪价值”、“世界很难,我先爽”。
这些词不是偶然,它们是时代情绪的晴雨表。
年轻人不是不想努力,而是就业机会减少、房价高到荒诞、工资增长停滞、社会阶层固化、“努力改变命运”变成过期鸡汤。
现实告诉你努力没用,娱乐就变成了唯一还能即时给到反馈的地方。
在现实世界,你辛苦工作一个月,不一定有工资;但在游戏里,你刷两小时就能升级。在互联网里,你不一定能融入同事关系;但进入饭圈,你就是“家人”。在感情里,你可能很卑微;但在直播间,主播永远叫你“哥哥”。
娱乐正在承担原本属于信念、意义、希望的位置。
这不是文化繁荣,更像一种社会性止痛药。止痛药有用,但不能当饭吃。
过去,商品刺激的是需求;现在,商品刺激的是情绪。
资本比任何人都清楚:越脆弱的人,越容易消费;越焦虑的人,越需要补偿性花钱。
于是我们看见:情绪饮料、解压盲盒、舒缓香氛、撸猫咖啡店、治愈主题影片、哭泣主题综艺、线上陪伴聊天服务、虚拟恋爱AI......
每一种商品,都不是卖内容,是在卖情绪功能:“你累了,我理解。”、“你孤独,我陪你。”、“你痛苦,我提供替代现实。”
现实越破碎,虚拟越闪耀。
当真实世界无法给予尊严,资本就会在虚拟世界里卖给你一份“想象的尊严”。
而你看似消费的是快乐,实际上消费的是逃避现实的权利。

当经济衰退持续,人们会经历一个心理过程:
第一阶段:焦虑;第二阶段:麻木;第三阶段:麻痹性娱乐;第四阶段:失去反抗能力。
如果一个社会90%的人都沉浸在娱乐中,那娱乐就不再是文化,而变成了统治技术。
罗马帝国高速衰退时,皇帝说:
“给他们面包和娱乐,他们就不会思考。”
现在不用面包,内容就够了。
当一个社会越来越依赖娱乐维持精神,那一定意味着现实正在变得难熬。
娱乐本身没有错,错的是它逐渐替代了:思考、学习、愤怒、反抗、组织、行动、改变未来。
娱乐让我们爽五分钟,现实却继续让我们累十年。
经济越下行,娱乐越发达,不是因为娱乐推动了时代,而是因为现实逼迫人们必须寻找替代世界。
而一个只剩娱乐的社会,是无法产生未来的。
娱乐可以是调剂、表达、艺术、创造,但它永远不能是黄油替代面包的东西。
你可以玩游戏、刷短视频、追综艺、吃瓜、看直播,但当一个问题始终绕在心里,你必须问自己:
我是在休息?还是在逃避?
当时代给我们越来越多虚拟的快乐,唯物辩证法提醒我们:真正的自由,不是逃离现实,而是能改变现实。
愿你享受娱乐,但不要被娱乐困住。愿你能快乐,但更愿你有力量。
这个时代不缺笑声,缺的是醒来的人。
「 支持乌有之乡!」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本网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侵删
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乌有之乡网刊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