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毛泽东大传 (第五卷 谁主沉浮)第176--177章

东方直心 2013-11-18 来源:乌有之乡

话说中原解放区原是中共在抗战期间创建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它东逼南京,南扼长江,西慑西安,控制平汉、陇海两大铁路干线,战略地位尤为重要与突出。况且中原地区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素有中原逐鹿之说:鹿死谁手谁得天下。国民党军为夺取这一战略要地……

  第176章

  “观察近日形势,蒋介石准备大打,恐难挽回。大打后估计6个月内外

  时间,如我军大胜,必将议和;如胜负相当,亦可能议和;如蒋军大胜,

  则不可能议和。因此,我军必须战胜蒋介石的进攻,争取和平前途。”

  话说中原解放区原是中共在抗战期间创建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它东逼南京,南扼长江,西慑西安,控制平汉、陇海两大铁路干线,战略地位尤为重要与突出。况且中原地区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素有中原逐鹿之说:鹿死谁手谁得天下。国民党军为夺取这一战略要地,在宣化店地区构筑碉堡6000多座,将中原军区所属3个军分区分割成品字形,并断绝了这一地区的粮食、医药供应。

  1946年4月30日,毛泽东鉴于中原解放区处于国民党军的重兵包围之下,势孤力薄,难于长期坚持,就致电中共中原局、中原军区说:

  假如国民党军“向你们大举进攻而迫使你们非突围不可时,你们准备向何方向前进,向西还是向东?二者利害及前途如何?望预先秘密计划并电告。”

  1946年5月1日,蒋介石密令郑州绥靖公署主任刘峙为总指挥,调集11个军约30余万兵力,围攻中原解放区李先念部。

  5月1日,毛泽东未等中原局回电,又致电中原局说:

  “主力突围方向应详细考虑。”“主力向西当然有许多困难与危险,但比向东地区广大(豫西、鄂西、陕南、川东)便于机动,且早麦将熟。如和平破裂,即准备在这一地区做长期的游击战争,牵制敌人,配合华北、东北将起重大战略作用。”

  “目前国民党军队主力布置在西面,然在津浦路上,2月以来即秘密加强碉堡与封锁沟。企图以强大兵力分路由西向东追击,压迫我军于津浦路以西附近狭小地区歼灭我军。如果我不能战胜黄河、淮河水网及津浦路上的封锁,其危险是很严重的。”

  同一天,毛泽东又致电郑位三、李先念说:

  “国民党军有5月5日至9日围歼你们的计划,你们向东向北行动均很困难,国民党军队已有周密准备,但应一部向东,一部留原地分散坚持游击,主力向西到鄂西、陕南、豫西地区为宜。”

  5月1日,毛泽东同时指挥着东北战场的战事,他致电林彪说:

  “1、前线一切军事、政治指导、统属于你,不应分散。如因工作繁忙,须人帮助,则可考虑调高岗等同志来助你。如前线机关以精简为不利,则照现状为好。2、东北战争,中外瞩目。蒋介石已拒绝马歇尔、民盟和我党3方同意之停战方案,坚持要打长春。因此,我们必须在四平、本溪两处坚持奋战,将两处顽军打得筋疲力尽,消耗其兵力,挫折其锐气,使其6个月时间调集的兵力、武器、弹药,受到最大消耗,来不及补充,而我则因取得长、哈,兵力资财可以源源补充,那时,便可能求得有利于我之和平。3、力戒轻敌,每战必须集中全力,打敌一点,以期必胜。此点你已充分注意,望深入教育,一体遵行。”

  5月3日,毛泽东又连续给林彪、彭真发去电示:要求坚决保卫四平。

  5月3日,中共代表团团长周恩来,代表董必武、陆定一、邓颖超、李维汉等人,因为国民党政府要还都南京,分别乘飞机从重庆到达南京。

  吴玉章、叶剑英分别留在重庆和北平继续开展统战工作。

  5月4日,根据毛泽东的提议,中共中央为了满足农民对土地的迫切要求,进一步粉碎国民党的军事进攻,发出《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这就是著名的“五四指示”。“五四指示”改变了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将抗战时期的减租减息政策改变为没收地主的土地分配给农民的政策。“五四指示”要求:

  “各地党委必须明确认识解决解放区的土地问题是我党目前最基本的历史任务,是目前一切工作的最基本环节。必须以最大的决心和努力,放手发动与领导目前的群众运动来完成这一历史任务”。

  5月5日,国民党政府还都南京。

  再说新华社继续报道东北战场上四平街保卫战的战况:

  【新华社四平街(5月)10日电】东北民主联军英勇保卫四平街,现已进入第23天。激战仍继续中。此一坚强民主堡垒,经国民党集中7个师长久猛攻及空中轰炸,仍然屹立未动。

  现国民党进攻四平街之兵力,计有:新1军之38师、30师、50师,71军之87师、91师,60军之182师,52军之195师共7个师,以每小时1800发炮弹的猛烈火力,对四平街集中轰击,但民主联军始终坚守阵地。四平街老百姓充满信心地说:“国民党军看得见城,但进不来。”

  【新华社四平街(5月)13日电 本社记者陈沂报道】四平街保卫战已接近4个星期。由于守城部队的英勇抗击,外线部队的机巧运动,民主联军阵地,仍屹立不动。

  现新1军已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除9日夜双方一度炮战,民主联军将国民党军比较突出的3层高红屋阵地摧毁外,最近数日,全线仍呈胶着状态。虽有东北保安副司令长官郑洞国亲自指挥新1军,驻双庙子督战,然而也无法改变这一形势。现进犯军给养困难,高粱米也难于买到,每日仅发给士兵20元,但无物可买,向老百姓抢东西充饥。8日在四平街东南前线,竟有排长向民主联军守军说:“请你们不要打枪,我愿意爬到你们那里谈谈话好吗?”守军则慨然应允。那排长爬过来问:“你们到底要守到哪天?”民主联军战士回答说:“守到你们停止进攻为止。”敌排长颓丧地爬回去了。

  民主联军士气旺盛,在最前线的指战员们写信给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林彪说:“四平街永远是我们的!”

  四平街秩序亦极安定,城门业已开放,居民可以自由通行,市场交易按时进行,四乡农民运进粮食蔬菜。辽西、辽北民主联军前线指挥部,携带大批物品慰劳阵地战士。

  现新1军正一面调动军队,下令尽量节省弹药,以备将来决战,同时加强对士兵的监视,另方面等待沈阳方面的增援。

  有一位极有名望的记者这样描述四平街居民:“他们憎恨打内战的国民党军,把他们叫做‘胡子兵’。民主联军是市民们写信去请来的。他们沉默而坚毅地走到民主联军的身旁,建起工事来。这样做的每天有上千人。”“在艰难地日子里,由于血流在一起,部队和人民在四平街像钢一样的结合。现在白天,家家户户都有人在家里。他们在地里掘了地窖。晚间在窗户上遮了黑布,不让电灯光露出一点来。”

  此时,毛泽东对林彪的作战计划,在批准的同时,又指出其不周到不严密之处。毛泽东在电报上写道:

  “我军准备于双庙子以南建立据点,断敌后路,包围四平之敌而聚歼之。这是一个勇敢的计划。但应估计当我断敌后路时,敌必出死力来争,如我能战胜来争之敌,则四平之敌非全线撤退不可;如我不能战胜来争之敌,则战局仍将成胶着状,于我不利。为了使我能于双庙子以南确定地战胜来争之敌,引起整个战局变化起见,使用于该方面之兵力拟宜多于两个旅,即于南满调来两旅之外,再加一部分兵力。这样,我将以强大力量出现于敌后,保证建立巩固据点及歼灭来争之敌(例如歼灭其1个师),则四平之敌必将退走。我于该敌退走之际,举行反攻,可获大胜。此种反攻,须准备连续打好几天,拟宜准备一部分干粮。以上意见系供参考之用,请按实际需要决定之。”

  还是毛泽东有先见之明。就在此时,已经攻占本溪的杜聿明正在吉普车的颠簸之中,口授作战命令:

  “1、本溪之共军已被我军击溃,伤亡惨重,向连山关以南安东境内溃退。现我第60军一部及第52军主力在营口、海城、连山关间占领阵地搜索警戒中。四平街之敌约3个纵队,现在老爷岭、四平街、旧四平及冒北以东赵家沟、任家屯一带占领阵地,顽强抵抗。与我新1军及第71军(今第88师)对峙中。共军之一部约2个纵队,在中长路以东南下与我铁岭、开原之第182师、第88师及第195师发生局部接触,有切断中长路的企图。

  2、我军以击破四平之敌、一举收复长春、永吉为目的,于5月14日晨由两翼包围攻击,将敌压迫于辽河套内而消灭之,而后分向东丰、海龙、长春、永吉、德惠、农安、三江口、郑家屯追击前进,攻击重点保持于右翼。

  3、右翼兵团(新6军第88师)于13日在部家店、莲花街、大台子山一带就攻击准备位置,于14日经西丰赫尔素,向四平街之敌左翼迂回包围攻击前进,以一部协同195师(该师由指挥所直接指挥)迅速楔入敌左翼阵地哈福屯、老爷岭、三不管屯高地,主力指向赫尔素、公主岭攻击前进,协同中央兵团,将敌包围于辽河套内歼灭之,尔后继续攻击前进,第一到达线公主岭以南辽河套内;第二到达线梅河口、海龙、磐石、双阳、长春,第三到达线小丰满、永吉、其塔木及松花江东岸要点。

  4、中央兵团(新1军)于14日由现场发起攻击,击破当面之敌,即迅速追击,与左右两兵团协力将敌压迫于辽河套内而歼灭之;第一到达线公主岭以西小城子,第二到达线长春以西双城子之线,第三到达线德惠、农安及松花江北岸要点。

  5、左翼兵团(第71军今88师)于14日由现场发起攻击,协同中央兵团向双山、冒北以北占领阵地之敌右翼包围攻击,击破当面之敌,即转向三江口、郑家屯方向追击前进,并确实占领郑家屯、双山,肃清附近之敌。”

  国民党军新6军军长廖耀湘已遵照杜聿明之令,率新6军迅速集中辽阳,日夜乘火车到开原附近集中,准备进攻四平。这新6军就是毛泽东所预言的“死力来争”之敌,他们正乘攻克本溪新胜之锐气,气势汹汹地扑向四平。

  5月14日,国民党美械装备的新6军前锋第65团向威远堡发起攻击。经过激战,民主联军撤出阵地。

  5月15日,杜聿明调集10个师,分3路突击四平,以新1军担任正面攻击;71军2个师向四平以西攻击,威胁侧翼;以新6军等5个师向四平以东迂回,企图截断民主联军退路。

  新6军以其优势的装备,出人意料地突破了东北民主联军韩先楚3纵的防线,其他增援部队又耽误了抵达和进入阵地的时间。

  5月17日,林彪致电中央及东北局说:

  “四平今日敌北面与西南的攻击被我击退,我获枪百余枝,东南阵地则被敌攻占,现东南形势危急,此刻敌我正猛烈争夺中,已令各部拼死奋战,求得压倒敌之新攻势。”

  5月17日,林彪再次致电中央军委及东北局说:

  兹将程世才来电转如下:除大台山作战外,自10日至今,连续进行7日保卫战,部队没有睡过一通宵,终日作战、转移做工事,甚疲劳,所携子弹炮弹已耗尽了,地方对我战斗动员差,找不到担架,前线上伤员运不下,西丰城严重太平景象。 林

  林彪等人鉴于敌众我寡和四平周围的军事态势,向毛泽东和中央提出撤出四平。

  5月18日,林彪致电东北局并报中央说:

  “四平以东阵地失守数处,此刻敌方正猛攻,情况危急。”

  同日,林彪再电中央及东北局说:

  “敌本日以飞机、大炮、坦克掩护步兵猛攻,城东北主要阵地失守,无法挽回,守城部队处于被敌切断的威胁下,现正进行撤出战斗。”

  5月18日晚,东北民主联军各部队撤出战斗。

  5月19日,毛泽东致电林彪并告彭真说:

  “1、四平我军坚守1个月,抗击敌军10个师,表现了人民军队高度顽强英勇精神。这一斗争是有历史意义的。2、如果你觉得继续死守四平已不可能时,便应主动地放弃四平,以一部在正面迟滞敌人,主力撤至两翼休整,准备由阵地战转为运动战。3、如果采取此项方针,我军必能从目前的被动与不利地位,转为到主动与有利地位,而敌人则愈前进愈分散,粮费愈困难,其力量也必减弱下来。4、长春以南铁路,应迅速彻底破坏。”

  当毛泽东这封指示电传到林彪那里之时,四平街早已成为一座空城了。

  四平之战,国民党军以17000余人的代价,攻占了四平街。第71军军长陈明仁因此得到了一枚青天白日勋章,升任为兵团司令。

  东北民主联军在此战中也伤亡了8000余人。32个日夜的四平争夺战,是东北民主联军在东北进行的第一次阵地防御战,是在特殊条件下进行的一次特殊作战。这个时期林彪领导的的东北民主联军尚无稳固的根据地,按林彪的说法,四平争夺战是在“且战且退”中进行的,是在“且战且退”中阻击敌人,迟缓敌人的进攻,赢得后方发动群众、建设根据地的时间。

  再说此时,王稼祥在张家口治疗了一段时间,由于条件所限,病情仍不见好转,他的情绪也日益消沉,他对朱仲丽说:

  “我是一个病躯,不能为党工作,反而给党增加负担。”

  朱仲丽看着这样拖下去也不是个办法,就背着王稼祥拟了一个电稿,交给华北军区司令员聂荣臻,请他发给毛泽东。电文是这样写的:

  毛主席:

  稼祥的烧伤治不好,他疼痛难忍,十分消沉。我在他身旁责任甚大,特报告党中央,是否有其它办法医治。

  朱仲丽

  5月19日,聂荣臻收到了毛泽东的复电。他立即拿给王稼祥和朱仲丽看。只见毛泽东在电文中写道:

  聂并转稼祥同志:

  关于派机接稼祥赴苏治病,自我方交涉后,彼方考虑已久,初则顾虑国际环境,要稼祥夫妇去外蒙登机,但现在已无此种顾虑,决定派机直飞张家口。因此现在只有一个稼祥身体能否坐飞机的问题,请稼祥自己决定告我,即可告远方派机来接。我意只要身体勉强可以乘机,以去苏医治为上策。

  毛泽东

  5月19日

  王稼祥看完电文,高兴地连声说:

  “感谢毛主席的关心,既决定我到莫斯科治病,我愿意去。”

  5月20日,毛泽东在给重病在身的罗炳辉的复信中写道:

  炳辉同志:

  来信收到,极为感谢,你身体有病,望多休养。留得青山,是很要紧的。我身体好些了,勿以为念。

  此致

  同志的敬礼!

  毛泽东

  5月23日,东北民主联军主动撤出长春。这一天,蒋介石乘坐马歇尔的专机来到了沈阳,指挥围攻长春的国民党军进兵北满中共辖区。

  初夏的陕北还是枯水季节。一天下午,阳光明媚,万里无云。王鹤滨一手提着眼镜盒,跟在军委卫生部副部长傅连暲后面,离开驻地蓝家坪,顺着河床底踏出的小路,向东南方向的枣园走去。本来就不善健谈的傅连暲一路无话,年轻的王鹤滨却一路哼着他喜欢的陕北民歌《信天游》。

  蓝家坪离坐落在清凉山麓的枣园只有1公里多路,一过河就不远了。傅连暲指指村西头路南侧的一处建筑说:

  “到了,那就是毛主席居住和办公的房子。”

  毛泽东住所的东南侧,长着一颗大槐树,腰身粗壮,枝叶茂密,绿荫如盖,形似一顶大伞。紧挨着大树干的西侧,有一块架起来的石板,约1米见方,不成方圆,1尺多高,算是桌子,桌旁放着几块从河滩里捡回来的大鹅卵石,算是小凳子了。

  江青刚从屋子里出来不久,在院子里随便走动着。她穿着灰色的旧军装,未戴军帽,腰间系着皮带,脚上穿着一双白布条打成的新布草鞋,布草鞋的尖端,各缀着一个粉红色的绒线球,整个人显得既干净又利落。傅连暲向江青打了招呼,说明来意,又指着王鹤滨介绍说:

  “这位是王医生。”

  江青说:

  “主席在屋里,你们去吧。”

  傅连暲和王鹤滨走进毛泽东的办公室,毛泽东正在伏案处理文件。他见来了客人,放下手中的笔,站了起来,微笑着抬起一只手向客人打招呼。

  毛泽东仍旧穿着褪了色的灰色军装,面容显得更加疲倦了。傅连暲说:

  “我们今天来,事先没有给主席打招呼,是想给主席检查一下眼睛。”

  毛泽东对于老朋友傅连暲的‘突然袭击’不好推辞,便说:

  “那好吧。”

  傅连暲把王鹤滨介绍给毛泽东,毛泽东微笑着向王鹤滨伸出手,王鹤滨急忙用双手握着毛泽东那只又大又厚的右手,竟然忘记了向毛泽东问好。毛泽东慈祥地问道:

  “多大岁数啦?”

  王鹤滨恭敬地回答:“22岁。”

  “在什么地方学的医呀?”

  “延安中国医科大学。”

  傅连暲补充说:“主席,是咱们自己培养的。”

  “好!怎么个检查法呀?”

  毛泽东说罢,用目光扫视了一下他的办公桌,大概那里尚有亟待批示的文件。王鹤滨布置好视力表,为毛泽东检查了远距离视力,又测定了近距离视力,接着就选配镜片。毛泽东坐在检镜盒前,说:

  “哟,还这么复杂呀!”

  傅连暲见毛泽东还在想着办公桌上要处理的文件,就连忙说:

  “很快就完!”

  王鹤滨说:

  “主席,你的眼睛有点轻度近视,需要配眼镜。”

  毛泽东说:

  “看东西不碍事,不要配眼镜了。”

  说完就向办公桌走去。此时,邓子恢笑嘻嘻地走了进来,毛泽东的小女儿李讷,一边喊着“爸爸,爸爸!”一边从寝室里跑了出来,向她爸爸的怀里扑去,依偎在毛泽东的身边,毛泽东的脸上又挂满了笑容。邓子恢亲昵地用手抚着李讷的头,笑着说:

  “哟!我们的小公主啊,长大后谁敢来娶你呀!”

  傅连暲、王鹤滨见此情景,知道该走了,于是向毛泽东告辞。毛泽东把二人送到门口,说了声:

  “不远送了。”

  傅连暲二人握别毛泽东,目送他回到办公室。

  1946年6月3日,李立三将他写的《东北情况》的报告交给了毛泽东。

  原来,李立三在1930年根据共产国际的命令到了莫斯科。他在共产国际执委会上,全面、深入、反复检查批判自己的错误。1938年2月,他在苏联被捕入狱。1939年11月,无罪获释。他多次给中共中央写信,要求回国参加抗战,但中共中央没有收到他的来信。中共中央召开“七大”时,他正被共产国际停止党籍,在莫斯科参加生产劳动,毛泽东还是提议把他选为中央委员。1946年1月,已经离开中国革命斗争15年的李立三,由苏联回国到东北工作。他是在5月间回到延安向党中央汇报工作的。

  李立三一见到毛泽东,就检讨“立三路线”的错误,汇报在莫斯科15年的学习和改造,以及回国后的感受。衷心感谢毛泽东和党中央对他的信任和关怀,表示今后要努力工作,将功补过。

  毛泽东对李立三在苏联的遭遇表示同情,对他勇于承认错误改正错误的态度给予了表扬,勉励他放下包袱,大胆工作。还让人给李立三发了一套干部服,换下了他从国外穿回来的衣服。

  后来,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同李立三进行了长谈。

  6月6日,国共双方达成东北停战15天的协议,后来实际停战4个月。

  6月6日,毛泽东致电华中局说:

  “目前,我们的方针仍力争和平,但你们的工作必须是一切都准备打。”

  6月7日,毛泽东电示林彪,速去哈尔滨主持和谈大计,说:

  “我党基本方针应是在不丧失基本利益下实现和平,长期战争于我不利。”

  6月12日,毛泽东致电华东局说:

  “决定竭力争取和平,哪怕短时期也好。”

  6月13日,毛泽东致电林彪说:

  “我党方针是竭力争取和平,争取延长停战时间,变短时停战为长期停战。同时,应积极准备再战,并应准备长期战争。”

  6月14日,郑位三将中共中原局讨论突围的不同意见上报中央:

  一种主张留黄河以南,在鄂豫川陕甚至江南等地坚持斗争;一种主张大部转移华北,留游击队在鄂豫。后者理由是:困难太大,留南方可能失败,不如北去以保存实力。

  郑位三是前一种意见的支持者,他向中央军委建议说:

  “拟以大部分主力进武当山(鄂西北),将来相机进入四川,另以一部分主力渡江向南,向大西南游击,首先到湖南。鄂豫地区仍留部队进行游击战。长江比黄河好过。”

  此时的中原解放区仅剩下了以宣化店为中心、方圆不足百里、面积不及原来的1/10的一个狭小地区。蒋介石认为彻底消灭中原共军的时机已经成熟,就调集了8个整编师又2个旅,要围歼中原解放军。在南京的周恩来获此消息,立即报告给毛泽东和中央军委。

  6月19日,毛泽东致电郑位三、李先念、王树声、王震说:

  “1、宁周电称:蒋决定大打,你处须随时注意敌情,准备突围。2、突围后有两个可能前途:第1个能达向北目的;第2个被敌阻隔不能达向北目的。3、因此你们须做两个准备:第1个争取一切可能向北;第二个在向北不可能时,准备在国民党区域创造根据地,以待时局之变化。”

  6月19日,毛泽东在一份党内指示中说:

  “观察近日形势,蒋介石准备大打,恐难挽回。大打后估计6个月内外时间,如我军大胜,必将议和;如胜负相当,亦可能议和;如蒋军大胜,则不可能议和。因此,我军必须战胜蒋介石进攻,争取和平前途。”

  6月20日14时,国民党郑州绥靖公署主任刘峙,将蒋介石制定的彻底围歼中共中原军区的计划,下达其所属部队。

  6月21日,中共中原局、中原军区致电中央军委,提出“在本月底即开始实施主力突围的计划。”电文中说:

  “我们现在处于四面包围之中,向东向北(阜阳)突围没有可能,依中央指示我们现做之战略准备:1、主力向西突围,而后直迫内乡、淅川、紫荆关地区,待许昌敌人调动后,主力经伏牛山腹地,出卢氏、洛宁,越陇海路渡河到太岳区。万一不成,那么我们即在伏牛山、秦岭打游击,必要时转甘南创造根据地或到陕甘宁会师。同时,我们亦准备渡襄河进到武当山,创造根据地或者进川再转甘南地区,但我们力争第一案。2、主力如此布置,将鄂东、鄂中两军区部队(即万人)留当地打游击,万一立足不住,鄂东往皖东突围,鄂中转入武当山打游击,以待情况的变化。”

  6月21日,毛泽东在一份党内电示中说:

  “国民党危机空前扩大,大城市人民对国民党极大不满,酝酿反战运动;各省灾荒甚重;杂牌军动摇;美国舆论已开始批评国民党。如重新爆发内战,估计打不长久,半年之后,可能议和。”

  6月22日,毛泽东发表《为美国军事援华法案的声明》,向美国政府提出强烈抗议。

  美国参众两院是在6月14日讨论了《军事援助法案》,准备给国民党政府5亿美元的贷款。

  6月22日,毛泽东密电刘伯承、邓小平、薄一波和陈毅、舒同5人,提出一个南线出击作战的战略计划,请他们考虑。

  这个计划是在国共和谈全面破裂、国民党大举进攻时,由山东、太行两大解放区主力部队向南实行外线作战:太行解放区部队以豫东地区为主要作战方向,集中主力尽可能攻取陇海路沿线南北十几个县城,着重在野战中消灭国民党军有生力量,相机占领开封。山东野战军以徐州地区为主要作战方向,集中主力配合苏皖北部的部队攻取津浦路徐蚌间以及陇海路黄口、徐州段各点,着重调动徐州之敌在野战中歼灭之,相机占领徐州。

  这个计划同时要求集中野战军主力对付江北之敌,配合作战。形势有利时,太行、山东两区主力南渡淮河以南,向大别山、安庆、浦口一线前进。毛泽东强调说:

  “这一计划的精神着重向南,与蒋的精神着重向北相反,可将很大一部蒋军抛在北边,处于被动地位。”

  6月23日,以中国民主促进会常务理事马叙伦为首的和平代表团为呼吁和平、停止内战,赴南京请愿,当他们在南京下关车站下车时,遭到了国民党特务组织的暴徒的围攻殴打,马叙伦、雷洁琼等人身负重伤。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下关惨案”。

  中共代表周恩来亲赴医院慰问,马叙伦紧紧握着周恩来的手说:

  “中国的希望只能寄托在你们身上了。”

  不久,毛泽东在延安也给马叙伦等代表发来了慰问电,电文中说:

  “先生等代表上海人民奔走和平,竟遭法西斯暴徒包围殴打,可见好战分子不惜自绝于人民。中共一贯坚持和平方针,誓与中国人民一致为阻止内战、争取和平奋斗。谨电慰问,并希珍重。”

  且说6月23日这一天,毛泽东看了中原军区“在本月底即开始实施主力突围的计划”电文,终于放了心。他以中央名义在复电中写道:

  中原局:

  1、21日电悉。所见甚是,同意立即突围,愈快愈好,不要有任何顾虑,生存第一,胜利第一。2、今后行动,一切由你们自己决定,不可请示,以免延误时机,并保机密。3、望团结奋斗。预祝你们胜利。

  中央

  6月24日,毛泽东将山东、太行主力出击南线计划,扩大为由华中野战军也参加的3军主力外线作战计划,他密电陈毅、舒同并告刘伯承、邓小平、薄一波5人说:

  “以苏中地方兵团吸引并牵制南通、扬州线上之敌,粟裕、谭震林率主力占领蚌埠、浦口间铁路线,歼灭3、4分区(即淮南津浦路东、西两地区)之敌,策应北面作战。”

  毛泽东在密电中还扩大了太行、山东两区的作战计划,由刘伯承、邓小平、薄一波担负的作战范围,向东扩展到徐州;由山东野战军担负的作战范围向南扩展到蚌埠,于第二阶段渡淮向南进击。

  6月24日,中共中央发出《动员群众要求美国改变援蒋政策的指示》,指示说:美国对华军事干涉日以暴露,蒋介石政府的美国殖民地色彩日益显著,为此,必须发动群众展开斗争。

  6月24日,中共中原局致电中共中央,报告说:

  “我们已决定28日突出包围圈。24日晚王树声、戴季英部即开始在我区隐蔽行动,但很难不被敌发觉。请特别注意供我及两纵密息情报。32小组仍在宣化店,留去都难。如分途安全突出包围圈后,我们根据中央意旨及自己具体情况拟定行动计划,请中央随时指示。”

  6月25日,毛泽东复电给郑位三、李先念、王震,他写道:

  郑李王:

  敬电悉。1、巧妙避开敌之打击,分途突出包围圈。2、如遇严重不利情况,则以旅为单位分散前进。3、留下部队至少万人,坚持原有地区。4、务必保护32小组安全,或留置现地交由我地方部队妥为护送其回汉,或带至铁路附近让其回汉,或带其同行(暂禁其电台工作),由你们决定。

  中央 巳有

  欲知毛泽东的外线作战战略计划和中原突围的结果如何,请看下一章内容。

 

 

 

 

  第177章

  “我先在内线打几个胜仗再转至外线,在政治上更为有利。

  一切做长期打算,争取最后胜利。”

  话说1946年6月26日,毛泽东致电华中分局,告知外线作战的计划,他在电文中说:

  “为粉碎国民党之进攻,决令刘邓主力出陇海豫东,陈毅、舒同主力出徐州、蚌埠间,调动敌人而歼灭之。你区应以一部在苏中吸引并牵制南通、扬州线上之敌,粟裕、谭震林率主力(不少于15个团)位于3分区(淮南津浦路东),与陈、舒配合,一举占领蚌浦间铁路线,彻底破坏铁路,歼灭该地区之敌,恢复3、4分区(津浦路以西),并准备打大仗,歼灭由浦口北进之敌。华中野战军的一切听陈、舒指挥。”

  毛泽东在电文中限令华中野战军于7月10日以前完成一切准备,待命西移淮南攻击。

  6月26日,国民党武汉行营主任程潜举行记者招待会,他兴奋地宣称:

  “未来48小时内,将发生惊人的奇迹。”

  就在这一天,10万国民党军队首先向中共中原军区发动了前哨战。

  6月26日晚,在国民党军重兵围困下,中原军区主力分南北两路向西突围。

  北路军为第2纵队的第13旅、第15旅1个团、第359旅、干部旅及中原军区机关,约1.5万人,由军区司令员李先念、政治委员郑位三率领。于26日晚由宣化店向西北方向移动,于6月29日晚,在信阳以南的李家寨及柳林车站间突破敌人的封锁线,越过平汉线。

  南路军为第1纵队(欠第1旅)及第2纵队之第15旅(欠1个团)共1万余人,在中原军区副司令员兼第1纵队司令员王树声的率领下,于26日晚,由光山县的泼陂河向西移动,

  与此同时,为了迷惑与牵制敌人,掩护主力西进,由张体学率鄂东军区部队佯装主力.在大别山坚持斗争。另由旅长皮定钧、政委徐子荣、副旅长方升普率领第1纵队的第1旅7000余人,声东击西,掩护主力向西突围后,转向东突进。

  后来,皮定钧率领的第1旅在掩护主力部队转以后,转战24天,大小战斗23次,行程23次,行程500公里,以一支孤旅,奇迹般的于7月20日进入苏皖解放区,胜利地完成了大转移。

  6月27日,毛泽东以中央名义致电给周恩来、刘伯承、邓小平、薄一波、陈毅、舒同、邓子恢、张鼎丞,他写道:

  周并告刘邓薄、陈舒、邓张:

  蒋介石所谓48小时候有惊人举动,是指阴谋歼灭我中原部队而言,蒋于月中下令聚歼,有不许漏网之语。昨宥起实行攻击,我中原部队不得不起而自卫。这一自卫斗争是否能不受严重损失,现尚不能预计。请对外广泛揭发国民党之阴谋。

  中央 巳感

  6月27日,陈毅按照毛泽东的部署,以华东局名义致电华中分局和华中野战军,命令华中野战军留一个纵队坚持苏中地区,牵制敌人,集中陶勇、王必成2个纵队及5旅、10纵在六合、天长间整训,准备于淮南津浦铁路蚌埠、浦口段作战。

  6月27日这一天,粟裕就毛泽东在26日、陈毅在27日要华中野战军主力西移淮南的计划,给各领导机关发出了一封电报,电报全文是这样写的:

  山野、军委、华中军区:

  一、中央26日电及华东局27日电敬悉。中央作战方针完全正确。惟在3分区集中大兵团作战,粮食、民夫和交通运输均极困难。如集中兵力过多,则所需粮、夫必超过当地负担,不仅影响当地,且影响战斗更大。因此,特提出一下2点建议:

  1、将5旅调往淮南,连同淮南独立旅及18团并路西部队共约8个团,如必要时可从9纵抽调3个团至淮南作战,共11个团。山东既有主力至7分区,则9纵愈可以南下,苏中主力则以扬州、泰州为进攻目标,以钳制顽军西移。

  2、如第一方案不成,则谢(10)纵队必须留苏中,协同7纵队方能守住海安、东台、兴化、高邮之线,否则对华中影响甚大。俟苏中顽军西调后,再适时抽调谢纵西去3分区参战。但目前我们主力都集中于苏中,民夫及作战用具都已准备完毕,如不在苏中打仗即西移,不仅群众很难说服,即对部队亦难说服。因1、6师和7纵指战员大多是苏中人,有些家中已遭顽军摧残。为此,我们是否在苏中先打一仗再西移?

  二、如立即执行第一方案,在7月10日以前无法完成新的进攻准备,最快需迟至7月20日到新地区集中完毕。

  三、我明晨召集各师、纵首长传达中央方针,明午后由海安出发回淮安面商。上述意见,请军部即派专人送新安镇转呈陈军长。

  粟

  6月27日

  毛泽东对粟裕27日电极其重视。

  6月28日,毛泽东复电华中野战军说:

  “部队继续隐蔽于待机位置,听候安排。”

  粟裕到淮南后,同邓子恢、张鼎丞、谭震林一起商议,3人一致同意粟裕的建议。

  6月29日,粟裕、邓子恢、张鼎丞、谭震林4人联名致电中央军委和陈毅,电文中说:

  “华中主力转至淮南后,不仅粮食须由苏中供给,即民夫运输恐难支持,因淮南地广人稀,交通不便。”“苏中公粮收入占华中二分之一,人口亦占五分之二,对支持今后长期战争有极大作用。”“苏中地方武装已很弱,难以担任钳制任务。如苏中丧失,淮南战局万一不能速胜,则我将处于进退两难。如是,不仅对苏中本身不利,即对华中整个作战部队之供应更有极大影响。”

  粟裕4人建议说:在第一阶段中,华中野战军第1师和第6师仍留苏中解决当前之敌,改善苏中形势与钳制敌人;在山东及太行两解放区部队完成第一阶段任务后,华中野战军第1、第6师再加入蚌埠、浦口线作战,完成第二阶段任务。

  6月30日,毛泽东立即复电粟裕4人,他在电文中说:

  “部队暂缓调动,待与陈军长商酌后,即可决定通知你们。”

  可是就在此时,陈毅已经断然拒绝了粟裕27日电及29日粟裕等4人联名电的建议。

  6月30日,陈毅致电中央军委并告华中分局,他在电文中说:

  “我们认为7月间非打不可,则王必成、陶勇纵队应立即西开,保证于7月15日到7月20日前后能按时发起战斗。”“我们认为王、陶留苏中,一二仗无法改变该地严重局势,胶滞于该地于全局不利。5旅不能调淮南。”

  陈毅发出这封电报后,接到了毛泽东于30日发来的电报,展开一看,只见电文中写道:

  “华中29日酉时电主力留苏中确保财源,而将淮南作为钳制方向,以9个团担任破路阻敌,此意见似有道理,你们觉得如何?望告。”

  这正是:粟裕唯实不唯上,毛公闻之也三思。

  再说1946年6月,毛泽东邀请他的老师符定一先生从北平赴延安共商大计,符定一遂偕女儿符德芳欣然前往。

  原来,符定一在1943年从北平假道重庆,回到湖南家乡新铺隐居。1944年,他被国民党逮捕,在中共党组织和乡亲们的帮助下得以脱险。1945年,王震、王首道率领八路军三五九旅南下支队到达湘潭、株洲时,符定一派儿子前去迎接,与党组织取得了联系。1946年初,符定一根据党组织的安排,重上北平,会见了中共代表叶剑英,参加地下活动。

  且说符定一到达延安后,毛泽东亲自主持会议,欢迎先生的莅临。符定一发表讲话,揭露蒋介石政府和国民党的腐败,对解放区给予热情洋溢的赞颂,号召人民群众跟毛泽东、共产党走,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

  6月底,阎长林经组织分派来到毛泽东身边工作。阎长林到了枣园,在毛泽东的行政秘书王林的引领下,最先见到了江青和李讷及李纳的保育员李文芳。阎长林这样描述他初次见到的江青:

  “江青像20多岁,身材苗条,脸色白净,头发乌黑,眉毛弯弯的,眼睛大而有神,穿着带翻领的列宁装,漂亮而有风度。”

  王林向江青介绍了阎长林,江青很客气地和阎长林握手,让他坐下,给他介绍毛泽东的生活和工作习惯,以及在毛泽东身边工作需要注意的问题。她还说:

  “毛主席工作很忙,生活和安全方面的事,全靠工作人员很好地安排。”

  江青看到阎长林有点紧张,又安慰他说:

  “不要怕,许多同志调来时都有些拘束,其实过几天就和在家里一样了。主席对每个同志都是很好的。”

  阎长林听了江青的话,略微放松了一些,笑着点点头。江青问:

  “你还有什么意见没有?”

  阎长林习惯地放大嗓门说:

  “组织决定我来直接保卫毛主席,是交给我的一项光荣任务,我要努力做好!”

  王林提醒他说:

  “主席就在隔壁睡觉呢,以后在这里说话声音要小些。”

  江青说:

  “等主席起床后就领你去见他。如果去散步,说话的机会就更多了。”

  阎长林离开毛泽东的住处,警卫参谋贺清华告诉他说,毛泽东起床后要到杨家岭去,你可以先到他乘车的地方去等一会儿。果然,不大一会儿,毛泽东在江青的陪同下走过来了。阎长林快步向前敬了一个礼,毛泽东握着他的手说:

  “你到我这里工作,很好,很好,欢迎欢迎。你是从那个部队来的呀?”

  “从新4旅来的。”

  “从新4旅来的?新4旅是很能打仗的呀!”

  “是打过一些胜仗。”

  “你在部队担任什么工作?”

  “连长。”

  “噢,你在部队当连长,来到我这里当排长,不是降职了?你没有意见吗?”

  “叫我跟主席当警卫员也没有意见。”

  “那好呀,能升能降,根据工作需要嘛。”

  江青催促说:

  “上车吧,在路上边走边谈。”

  阎长林连忙去接毛泽东搭在胳膊上的线衣,毛泽东说:

  “谢谢,这衣服不重,我自己拿着吧。”

  江青把毛泽东送上一辆蓝色重型吉普,就转身回去了。阎长林是第一次坐汽车,又是坐在毛泽东身边,非常不自在,往里边坐怕挤着毛泽东,往外边坐怕摔下去闹笑话。毛泽东看着他的样子很好笑,就叫他往里边坐一些,用手抓住挡风玻璃上的铁环。阎长林果然感到舒服多了。毛泽东阎长林问:

  “你是哪里人?”

  “河北顺德府尧山县。”

  “顺德府是一个大平原,那里出麦子出棉花,是个好地方呀,我们将来要到那里去的。尧山县过去叫百人县吧?”

  “我只知道有个百乡县,没有听说百人县。”

  “你们尧山县就是百人县,在历史上还有个传说哩。”

  毛泽东接着讲了一个故事,说是有一个皇帝路过尧山县,看见有100个人不知在干什么,就吓跑了。后来他了解到农民就是在干活,并没有反对皇帝的意思,于是,皇帝就命名这个县叫百人县。

  车子到杨家岭,毛泽东主持会议去了,阎长林问贺清华:

  “今天随主席到杨家岭,你看我说话有没有什么问题?”

  贺清华说:

  “我看行,还可以随便一点。主席忙或思考问题时,上下汽车或走路散步都很少说话,我们也不要多说话,以免打扰他。他工作不太忙的时候,坐汽车也好,走路也好,什么都说,什么都问,你知道的就说,不知道的就说不知道。主席最讨厌不懂装懂的人。”

  1946年7月1日,国民党军队对中原军区发起总攻击。国民党军队参谋总长在南京宣布说:要在“48小时内全歼”中共中原军区的部队,“让解放区成为历史上的名词”。

  此时的毛泽东在陈毅与粟裕关于是否立即进行外线作战的争论中,认真分析研究,最终采纳粟裕的意见,决定推迟外线作战的时间。

  7月4日,毛泽东根据胶济、徐州、豫北、豫东、苏北的国民党军队可能向中共华中军区进攻的情况,改变了由3大主力外线作战的战略计划。他致电刘伯承、邓小平、陈毅及华中分局说:

  “我先在内线打几个胜仗再转至外线,在政治上更为有利。”

  再说1946年7月11日,远在新疆的朱丹华带着5岁的儿子毛远新;张文秋带着女儿刘思齐、邵华和陈振亚牺牲后出生的小女儿邵林,和其他在新疆的共产党人及家属共131人一起,结束了在新疆第4监狱4年的铁窗生活,顺利地回到了延安。

  原来早在1946年5月,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西北行营主任张治中对新疆警备总司令陶峙岳说:“要派能干可靠的人员护送在押的共产党人回延安。”

  张治中是在1945年冬到新疆任职的。他根据重庆谈判中关于释放新疆在押共产党员的协议,作出了这一决定。陶峙岳按照张治中的指示,当即找到总部交通部长刘亚哲商量,拟订了安全、生活、交通、医务各方面护送计划,并派刘亚哲亲自护送。此时,胡宗南的军队正扼守去延安的道路,为了以防万一,刘亚哲带着武装队伍护送共产党人和家属131人,分乘10辆大卡车,由迪化平安出发,历时两个月到达了陕北。

  陈振亚是在1939年春在军委安排下,由张文秋和两个女儿陪同到苏联安装假肢,结果被盛世才扣留在新疆。1941年5月,陈振亚在新疆医院被盛世才毒死。1942年,年仅5岁的邵华和姐姐刘思齐、妹妹张少林随母亲和100多名共产党和家属,被新疆军阀盛世才一同投进了监狱。

  毛泽东到中央党校看望从新疆归来的全体同志,他和每一个人不论是大人小孩都一一握手,连声说:

  “同志们,辛苦了!”

  毛泽东握着张文秋的手,说:

  “你回来了,不容易呀!思齐呢?怎么没见到她?”

  张文秋把站在身后的刘思齐拉到毛泽东跟前,毛泽东高兴地拉着刘思齐的手,说:

  “七八年不见面,都长大成人了,我真认不出啦!你是我的干女儿,记得吗?”

  刘思齐也高兴地说:

  “记得,记得。我和妈妈常提起你呢。”

  “很好,明天到我家里来玩。”

  两天后,毛泽东把刘思齐一家和毛远新母子接到了家里,热热闹闹地庆贺了一番。

  后来,朱丹华带着儿子毛远新改嫁烈士方志敏的弟弟方志纯,毛远新从此改姓方氏。闲话打住。

  且说在华中战场上,国民党军于7月中旬集中58个旅,即占其进攻解放区总兵力的三分之一,采取由南向北、由西向东逐步压缩的方针,在来安至南通800里的战线上,大举进攻苏皖解放区。

  7月13日,毛泽东电示华中军区说:

  “苏北大战即将开始,蒋军将由徐州向南,由津浦向东,由江边向北,3方面同时动作,先求解决苏北,然后打通津浦、平汉;在此情况下,待向我苏中、苏北展开进攻。我苏中、苏北各部最好先打几个胜仗,看出敌人的弱点,然后我鲁中、豫北主力加入战斗,最为有利。”

  7月13日,粟裕按照毛泽东的指示,发起了苏中战役。

  这是粟裕在他的军事生涯中,第一次无意之中改变了毛泽东的战略决策。

  这正是:统帅兼听明决策,“粟郎”挥戈斗顽军。

  就在7月13日粟裕发起苏中战役这一天,毛泽东致电陈毅的山东野战军和刘伯承、邓小平等人说:

  “鲁南大军仍不宜此时南下,以免限于被动地位。”“刘邓所部亦在现地整训待机,不要轻动。”“我苏中、苏北各部先在内线打起来,最好先打几个胜仗,看出敌人弱点,然后我鲁南豫北主力再加入战争,最为有利。”“一切做长期打算,争取最后胜利。”

  但是,此时陈毅还是坚持原定的南线出击作战计划。

  7月14日,陈毅在给中央军委的电报中说:

  “敌本月如大举进攻苏皖,是敌分区蚕食的诡计。苏皖现有力量胜任应付,必须友邻同时出动配合,才足以挽救。我们意见,应即执行前定作战计划,截断津浦南段,造成山东、太行主力在淮南北之会合,准备渡淮作战。”“如敌大举进攻苏皖,我军不大举向南,则使苏皖陷于单独作战,实大不利。故我们的意见,主张敌本月大举进攻苏皖时,我军应即按原定计划行动。”

  毛泽东很冷静,他坚持让华中野战军先摸清国民党军的底细再说。

  7月15日,毛泽东复电陈毅说:

  “最近几天,可看一看泰兴战斗结果如何?”

  就在这一天,粟裕指挥的第一仗宣泰战斗结束,歼灭国民党军2个团。恰在此时,粟裕接到了毛泽东的来电,毛泽东说:

  “此次泰兴作战不论胜败如何,均须于结束战斗后,立即整理部队,准备再战。即使打了大胜仗,也要如此,因敌人会继续进攻,我军在南线须准备打四五个大仗,方能解决问题。”

  7月15、16日,蒋介石先后两次以军调部敌2执行小组、第9执行小组的名义,用飞机散发通知,要求中共中原军区部队停止前进,在3天内派代表赴淅川或龙驹寨进行和平谈判。

  原来,毛泽东看到中原部队突围十分困难,就指示周恩来在军调小组提议和平谈判。蒋介石眼看着围剿中原军区的计划就要泡汤,一闻此言,十分欢喜,心想何不将计就计。于是,他就借机以军调部执行小组名义,通知共军就地停止前进。郑位三、李先念不知就里,就请示中共中央。毛泽东马上致电郑位三、李先念说:

  “谈判是我方建议、美方赞成、国方为敷衍计勉强同意,固有飞机散发两小组通知之事。目前国方中心在歼灭我军,无意和平,你们应集中注意对付敌人,不要上当。”“你们暂时不要派代表去,但可写信给两小组,要求国方停止追击,以便派遣代表出去谈判。”

  就这样,中原军区主力部队继续奋勇向前。

  7月24日,毛泽东以中共中央军委名义致电王树声、刘子久、张才千说:

  “庆祝你们粉碎敌1个团又6个连的大胜利。”

  后来,王树声部越过平汉路,横越大洪山,强渡襄河,于7月下旬抵达武当小区,终于创建鄂西北游击根据地。 李先念、郑位三部翻越桐柏山,穿过豫西南,打开荆紫关,恶战南化塘,历经艰险,终于冲破国民党军的重重尾追堵截,于7月下旬进入陕南,创立豫鄂陕游击根据地。

  现在单说王震率领的第359旅、干部旅这一路突围部队,他们于6月底突围转移,从湖北宣化店出发,急行军20多天,于7月中旬到达河南省淅川县。随队转移的毛楚雄在这里碰上了王震。王震握着毛楚雄的手,上下打量着他,只见他身材魁梧,英姿勃勃。他的眼睛大大的,脸上有一颗黑色的平痣,穿一身灰布学生便装,真的挺帅气。王震高兴地说:“小毛,跟我走。”毛楚雄笑笑,向王震行了个礼,跟着359旅继续西征。

  1946年8月6日,毛楚雄随部队到达陕西省镇安县。王震派干部旅旅长、原军调部第9执行小组共方代表张文津,干部旅政治部主任吴先云,警卫员毛楚雄赴西安谈判,同行的还有吴先云的爱人和另外一个干部。

  8月7日,毛楚雄一行5人化装从陕西省镇安县泗庙启程。8月10日,一行人到达宁陕县东江口镇文家庙山村,分别在两户农民家里住下。谁知毛楚雄一行人的踪迹被伪保长发现了,当即被胡宗南部61师181团第4连的哨兵扣押。181团长闻讯后,将3人无理审讯。中原部队闻讯后,于8月14日报中央,“请设法营救。”国民党否认扣押中共谈判代表,经蒋介石同意后,敌人密谋杀害毛楚雄5人。

  8月22日深夜,毛楚雄一行5人和一个带路的农民刚出村不远,伪保长就带着一伙保丁和伪装成土匪的匪兵追赶上来,追至门家沟,将他们团团围住。伪保长把毛楚雄拉出来,恶狠狠地问:

  “说,你们是不是掉队的共产党?谁是你们的领导?要到哪里去?不老实,宰了你!”

  毛楚雄说:

  “我是个学生,你说的我都不知道。”

  伪保长恶狠狠地对匪兵们说:

  “杀,给我杀!”

  一个匪兵举起斧子,凶残地向毛楚雄砍去。其他几个同行者也遭到了同样的杀害。他们的尸体被秘密埋在城隍庙背后石坎下小渠旁的石灰窑内。可怜19岁的毛楚雄,在伯伯的召唤下,随着王震的大部队行走,还未见到伯伯,就惨死在几个小蟊贼之手,葬身在这荒山野岭之中。毛家这一段令人唏嘘的往事,实在让人掩卷而涕泣不已。

  后来,王震率部多次冲破敌军的追击、堵截,于8月底到达陕甘宁边区,受到毛泽东等领导人的亲自接见和边区人民的热烈欢迎。

  至此,中原解放军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执行中央和毛泽东的战略意图,突破了30万国民党军队的重兵包围,胜利完成了战略转移任务,基本上粉碎了蒋介石的“聚歼”计划。

  欲知华中战场的形势如何,且看下一章详述。

  东方翁曰:毛泽东在1946年6月22日首次提出的由太行、山东、华中3大主力野战军在南线出击作战的外线战略计划,密商于3大主力领导人长达旬日之久,意在集思广益。他的这一战略构想,并不是出于战略决战的目的,而是基于打乱蒋介石的军事部署,取得反击战的胜利,以实现通过和谈取得较长时间的暂时和平。如果按照毛泽东的这一战略构想打下去,以3大野战军的实力,打乱蒋介石的军事部署是完全可能的,通过谈判取得暂时的和平也不是不可能的。其他领导人按照毛泽东的设想都在积极备战,唯有粟裕根据华中的具体情况,据实提出了补充建议。没想到他的这一补充建议竟然使毛泽东完全改变了自己的战略计划。从而也改变了中国的历史进程。这实在是历史上罕见的事儿。读史至此,不能不使人产生些许遐想。

 

  为纪念伟大领袖毛主席诞辰120周年

  作者QQ群:327239730群内共享有电子版下载,实体书事宜可联系作者,电话:13937776295。

  东方直心

查看全部

「 支持乌有之乡!」

乌有之乡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乌有之乡网刊微信

官方微信订阅号

相关文章

毛泽东大传(第一卷——横空出世)

毛泽东大传(第二卷—倚天抽剑)第25-26章

毛泽东大传(第二卷—倚天抽剑)第27-29章

好物推荐

最新推荐

《黑与白》第二部卷五第五章 1. 飓风大厦

秦明:我怀念毛泽东时代,并不是因为它多完美……

欧洲金靴|百度璩静事件,不止是一场职场闹剧

两日热点

司马南:前晚,台湾发生一个很大的不同寻常的事情

其心可诛

关于鼎益丰问题答朋友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