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评论

从郑爽粉丝到神秘的美国病毒实验室,这里面是一套逻辑

碧树西风 2021-01-21 来源: 记忆承载

哪有什么超越利益的共识,别傻了!先弄清楚谁是你的敌人,谁是你的盟友!

  昨天被爽粉骂了个爽,你们爽完了,那今天轮到我爽,我要骂回去。

  我很少跟脑子有问题的人对话,既然今天搞个特殊化,那咱就一股脑儿,捎带着陈年旧账,一律骂回去。

  2020年的3月1号,我在另一个小号里发过一篇文章,描述的是日本人当时的说法,你注意时间,去年3月1。

  日本人当时怀疑新冠病毒源自美国,理由是从病毒的族群划分来看。

  当时的研究表明最早的病毒族群有两个,A族群和B族群,我们就叫做爷爷奶奶好了。

  B族群感染了人体之后演化出新的族群,C族群,咱们就叫做儿子。

  C族群又经过传播演化,生成了D族群和E族群,孙子,孙女吧。

  当时,就是去年2月份,日本的研究专家惊奇的发现,中国几乎全部的感染者,都属于C族群,也就是儿子族群。

  而当时美国爆出来的仅仅几十例里面,居然五大族群全具备,ABCDE,都有。

  你学过数学么?学过数学就知道这不可能嘛。

  没有足够的基数,B是演化不出C的,没有足够的基数,C是演化不出D和E的。

  所以如果这么小的抽样,几十例里面就有ABCDE,只能说明一个问题。说明实际上美国有大量的感染群体,这才有可能让你随机抽样出现这个结果。

  日本作为盟友,当时是好意,好意提醒美国要当心,要当心,要当心,你注意时间点,是去年2月份。

  当然这么做有一个副作用,副作用很明显,就是在当时就让全世界怀疑,病毒源自美国。否则你怎么会有这么广泛分布的病毒感染族群?

  日本专家的想法很务实,他们在当时认为,甩锅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确保盟友,也就是美国的安全。

  非常遗憾,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美国不理睬,坚定不移的走在甩锅的路上。以至于酿成如今的悲剧,境外感染人数,也就是除了我们之外的全世界,累计确诊人数近亿,美国接近2500万。

  我当时写那篇文章,出发点和日本专家是一样的,因为我认为病毒是针对人类的,不是针对某个国家。

  这是一种善意的提醒。

  当然,被某些特别中意美国的人骂惨了。

  这些当时在后台骂我的人有如下理由:

  1、美国有什么传说中的几百艘军舰改造的救护船,号称全球医疗第一。

  2、当时美国的媒体主流意见是这种病毒会绕过白人,只针对其他有色人种。

  你注意第二种说法,配上美国官方当时的自信满满,很耐人寻味。

  就在2020年2月,我发那篇文章之前没几天,西方世界有一位冠状病毒专家,p4实验室负责人frank plummer,因为“心脏病”发作,去世了。

  你注意,我打了引号,这个时间,这个疾病,相当耐人寻味。

  再然后,很多个月后,该专家的学生,求救式的在全球爆料。

  他的内容过于震惊,他曾经工作于神秘的实验室,他说他的老师,frank plummer教授,对新冠病毒了如指掌。

  你注意哦,他的老师在2020年的2月就去世了,居然对当时并未在全球传播几例的新冠病毒了如指掌。你品,你仔细品。

  他们最初的时候对这种病毒不以为然,因为一开始他们认为这种病毒对白人无害。

  你注意哦,这句话很有意思。配上时间,配上当时美国的认知,很耐人寻味。

  但遗憾的是,作为知情人,他的老师忽然“心脏病”去世了。

  后来的一切也出乎预料,病毒会不断地发生变异,α版对白人无害不等于β版本也这样。

  是什么导致这位学生,这么不要命的爆料?

  据他自己说,他的同事在这一年里,接连遇害,他自己朝夕不报,不得已寻求全球的庇护。

  全球的庇护,呵呵,很有意思。

  再后来很简单,1月18日,就是两天前,我们的外交人员真诚的要求美方开放德特里克堡基地,这个著名且神秘的P4实验室所在地,请世卫组织专家去美国开展新冠病毒溯源调查。

  我再说一遍,事情发展到这种局面,我们是本着为全世界人民的性命负责任的态度要求的发起调查。

  说的难听点,这是为了美国自己好,美国已经有2500万累计确诊,全球已经上亿了。

  现在不是吵架的时候,都这会儿了,人类的命运拴在一条绳子上,美国成天忙着搞那些神秘的事件,今天谁又忽发心脏病,明天谁又不幸坠机,有意思么?有意思么?

  再说一遍,这不是追责,这是为了人类负责。

  回到我们的主题,我不理解,我直到今天都不理解,当初喷我的那些人,你们是出于什么心理?

  我只是陈述美国盟友日本专家的研究报告,本意也是为了美国好,你们像被踩了尾巴一样,跳什么跳?

  难道你们也是美国分布在全世界的几百个神秘生物实验室里的工作人员么?

  或者说美国给你钱了?还是能把你发射到火星上去让你远离病毒足够安全?

  事实上,仅从这位学生的爆料上看,最让人感慨的就是那句:起初他们以为白人对此病毒是免疫的。

  你看到了么?人家把你当人了么?人家在计算的过程中,在研究的过程中,在发明的过程中,把你的命算进去了吗?

  如果按照那位学生的说法,假如不变异,应该是白人啥事儿没有,其他有色人种都得歇菜。

  我问你,你是白人么?你脸白么?是敷的石灰还是刷的白油漆?

  人家从头到尾都没有把你的命放在眼里,你还这么喜欢舔。

  你这么喜欢舔美国,怎么不去动物园里舔大象呢?

  大象食道宽,进的多,出的也多,要舔你也舔个尽兴不是?

  我为什么昨天反复给你强调人间并不共悲欢?

  因为这是事实,这是鲁迅先生不惜自己被误解冷漠都要拼了老命告诉我们的事实!

  鲁迅先生为什么要最后说一句,我只觉得他们聒噪?

  他不怕自己被误解冷漠么?他是不在乎啊,他不在乎自己的名声,就为了让我们这群SB醒醒!

  连他这样热血的汉子都告诉你自己不在乎,别人,会在乎吗?会吗?

  人类并不共悲欢,但是人类同命运。

  你生病了,美国人不会来救你的,他们只会琢磨那个病毒是否对白人无害。至于其他人种,在他们眼里和印第安人没什么不同。

  你生病了,是无数医疗人员冒着风险冲在一线,是解放军战士带着民工去抢修医院,是无数同胞送米送菜支援前线。

  为什么?

  因为没办法,大家坐在一条船上。

  我们是同一个人种,同一个文明,同一个国家,在疫情这种共同灾害面前,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说句良心话,这种没有脑子,也没有忠诚的烂人,谁特么想救他!

  但没有办法,一条绳上的蚂蚱,没有办法,才不得不救他。这叫共同的利益。

  翻开昨天的文章

  有人同情郑爽,有人同情张恒。

  真真像极了去年3月1号在小号后台为美国打抱不平的那帮人。

  拜托,你同情的着么?

  你老爹,撅着屁股在工地上筛沙子,顶着烈日背砖,一个月挣3000块。

  郑爽住在1.5亿的豪宅里。

  你同情她?你买不买得起她家厕所里的一块砖?

  人家年入上亿的明星,开口就是俩亲生的孩子养不起,送福利院吧。你同情她?

  孩子,知道么?你爹中午在工地上,连10块钱的盒饭都不舍得吃,就为了午餐给你加个蛋。

  他是这么养大的你啊......

  你同情郑爽,你咋不同情下你爹呢?

  你同情郑爽,你配么?回答我,你配么?

  居然还有人同情张恒。

  一个傍明星的,一个指着明星出资给他开公司的,人家是老板?你是什么?

  你是打工人!

  996了么?007了么?福报了么?今晚加班的盒饭领了么?!

  张恒公司开不下去了,你第一反应是他好可怜。

  你咋不问问给他打工的人,可不可怜?加班加的可不可怜?盒饭里面放没放鸡腿?裁员之前有没有赔偿?N+2给到位了么?有没有拖欠工资?

  还爽粉,恒粉,我看都是无脑粉。刚吃了两天鸡腿饭,就拿自己当资本家了。

  你去人家1.5亿豪宅的小区,保安放你进去么?回答我,放你进去么?

  你去机场迎接,谁把你们隔离开?保镖!

  明星们雇保镖干啥的?难道是防张恒的?你错了,防的就是你们这帮无脑粉。

  热脸去贴冷屁股!

  人家两口子连自己亲生的仔都没当回事,你算老几,人家会把你当根葱?

  连亲生儿女都不当人的,会把粉丝当人?

  醒醒吧!人间并不共悲欢!

  知道所有人都在那里喊救救孩子的时候,为什么我喊的是醒醒粉丝?

  因为那俩无辜的孩子在美国,那俩无辜的代孕妇女也在美国,而这帮傻粉,在国内!

  一个是人家船上的人,一个是咱自家船上的人!

  我从不心疼这帮傻粉,但我心疼自己!要不是自己也在船上,我犯得着叫醒你么?

  在疫情面前,我们是一个人种,一个国度,一条绳上的蚂蚱。这就叫共同的利益。

  人家老外研究个病毒,还知道要对白人免疫呢,你看到了么?

  关键时候,能指望的,只有共同的利益。

  哪有什么超越利益的共识,别傻了!先弄清楚谁是你的敌人,谁是你的盟友!

查看全部

「 支持乌有之乡!」

乌有之乡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乌有之乡网刊微信

官方微信订阅号

相关文章

中央军委3月28日举行晋升上将军衔仪式 习近平颁发命令状并向晋衔的军官表示祝贺

郝贵生:不能歪曲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

刘振起:读郝贵生文章,想到了伟人的两句名言

好物推荐

最新推荐

《黑与白》第一部卷三第五章3. 错乱的季节

中央军委3月28日举行晋升上将军衔仪式 习近平颁发命令状并向晋衔的军官表示祝贺

从苏联解体看伟人的“十个如果”,让人醍醐灌顶,振聋发聩

两日热点

“华主席,你可千万不能把邓小平解放出来”

怎么看待俄国,其实很简单

既然有人要为那篇“杜鹃花落”辩解,那我就好好掰扯一下“杜鹃花落”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