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三论人性

孙锡良 2023-02-01 来源:孙锡良B公众号

人性不是自然的动物性,是共存的社会可变性。

  初论人性时,着重定义了我理解的人性概念,大大不同于过去的理解,我把人与动物共同具有的特性剔除于人性范畴,而只把带有社会性特征只有人才具有的特性称之为人性。比如遗传特性、恃强凌弱特性、自私特性、怕死特性等都不属于人类专有,而是人与动物的共有性,最原始的人类在大自然中跟动物无异。

  二论人性中,我着重表述了自己对于人类在发展进程中不断减少动物性进而扩大人性范畴的具体表现,强调人性非天生,是社会共同进步的要求,是人类追求和谐的需要,是人类文明高于动物文明的基本条件。比如人从乱交制到多配制到一夫一妻制,就是动物性不断趋向人性化的进步改变。

  本文的三论人性,我想集中表达在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如何洞察人性、展示人性并使之能更表征文明的一些看法,社会各类组织关系,国家关系,归根结底是人与人的关系,每一个行为都是动物性表达和人性表达的集合,人性表达越多,世界越和谐,动物性表达越突出,世界越不安宁。

  在具体展开之前,我想先提一个人类历史最伟大又是影响人性最可怕的发明——

  不管这个东西经历了多少演变,最终的结果就是已经变成了任何人从生到死都离不开的特殊符号,它是物质的,它又不只是物质的,物质对任何人消费能力而言是有限的,没有人可以消费超越自己可以承受的最多物质,但钱几乎对所有人都带有无限性,穷人缺钱想钱,富人有钱更想钱,精神上对钱的需求是无限的,有些人的财富几辈子都花不完,但他可以赚钱赚到生命最后一刻还充满热情和快乐。

  钱,已经异化为物质与精神的双重混合体,既文明人性,又恶化人性,完美与扭曲,大都在一个钱字,“名”和“位”免不了最后还是要归结到钱上,地位顶级的官员捞钱从不含糊,做到了皇帝,也害怕自家库房里缺少银钱,也得敛财,钱空了,一切都得完蛋。

  人类文明几千年,自从出现了钱,社会性加快,文明性加快,人性改变的速度加快,国家的形成与国家间的矛盾深化又推动着继续改变人性,钱是人性发展史的一条动力主线,人性逐步改良的过程,必须是钱在人的追求比重中不断弱化的过程。

  如何洞察人性?如何表达人性?如何文明人性?

  将在不明确谈钱的主线之下表述人性,因为人性早已经类似如钱,有双重属性。

  我们要简单地从外部描述一个人,通常会涉及到精神、感情、筋腱、骨骼、气息、脸色、仪表、容貌和语言九个方面,老书里称这为“九征”。这九个外在表现,整体上讲又是由人的内在本质所决定。与肌体相关的部分属于物理和生理性状,其它则可以认为是人性部分,精神、感情和语言与人性相关。情感,很多动物也有少许,但它们跟人丰富的喜怒哀乐是完全不同的,人追求感情的境界和控制,追求中和育万物。

  人的内在本质又是什么呢?按古代中国人的分类法,可以认为包含仁、义、礼、智、信五个方面,也即人们常讲的“五常”,如果你在这五个方面做得很好,大家就认为你很人性,如果你不仁、不义、不礼、不智、不信,那人家就会认为你很不人性。这五个方面,看起来好似是封建约束,但它决不只是糟粕,部分封建文化在规范人性进步方面的文明条约对未来的文明仍然是有效的。为了达到人性和谐的目标,人们又总结出忠、勇、节等衍生的道德品质及木骨、金筋、火气、土肌和水血之象。在中国人这里,道德即是人性,仁是道德的基础,礼是道德更美的纹饰,信是道德的坚守,智是道德的主导,义是道德的执行,道德体系中的所有要求都是人性进化的方向。

  高明的人,既可以看内质辨人性,又可以借外在通人性,比如说,有些人刚毅而不柔和,有些人彪悍却不奋勇,有些人博学却又寡断,有些沉静却很睿智,外在与内在的不一致是人性中的最普遍也最突出表现,因为几乎所有人都表现为不完美,完美的圣人几乎只能是传说,故内外矛盾、表里不一也是可以接受的人性。质与性,有时和平,有时背离,用所谓的“相由生心”断人并不总是很人性。

  不完美是人的硬伤,那做一个普通人,要文明自己的人性,必然要取长补短,求补缺,不求过极。刚直不阿是好,但不能事事唐突;柔顺随和是好,但不能失去原则;谨慎小心是好,但不能自保失节;能言善辩是好,但不能放任飘荡;清正廉洁是好,但不能有狭隘洁癖。我们现在讲的“国体”是一个政治概念,放在古代,它又是对完美人士的称呼,假若一个人既有德又有术,还非常遵法,那他就是一个完备的足以匡正天下歪风邪气谋划策略并始终能克敌制胜的全才,故可称为国体,国体的人性修为达到了社会顶点。

  有一个词叫宽恕,其中的“恕”字就非常人性。什么是恕呢?只是原谅吗?不。它是用自己的心去推想别人的心,然后才能理解别人的心,大大减少片面性,在教导或开导别人时会减少失言。如果你不善于推想别人,很可能出现刚对刚、偏对偏、恶对恶的相互排斥,有理说不清,有误会也解除不了。动物世界就没有恕的过程,动物性追求简单。

  人类世界,有些国家和谐安定,有些国家矛盾尖锐,斗争剧烈。为什么呢?最简单的解释是,不公平,不公正,不公开,导致了人心不平。人为何对不公产生不平呢?这就是人性使然。你把最不道德的人放在老师位置上,那有道德的人如何愿意去接受这种教育?你把愚蠢的人放着去干最复杂的事情,而让聪明的人去打杂工,那事情怎么能让大家满意呢?你把能写文章知识渊博的人放在附从位置上,而让不学无术的人去主持编写国家重典和史料,思想怎么不混乱呢?你让贪生怕死的人做将军,让骁勇善战的人当士兵,怎么可能不打败仗呢?不公的结果,根源是用人的不人性,不遵循人的性状,人的性状就向恶的方向反文明发展。

  那么,怎样依人性用人?

  性格刚烈粗犷的人,让他看事物的概貌,可能博大而高远,但审视细微的道理,他可能就经常出现疏漏,为将可以,为帅则慎。性格非常敏感豁达的人,在研究具体事务时,会表现出看问题鲜明且透彻,但在宏观大事上则可能不通义理,所以把他放在技术岗位比放在管理岗位更合适。性情浮躁不沉稳的人,不善于确定事物的核心关键点,往往只善于快速地畅想和大范围联想,这样的人肯定不能做战略决策。性格很木呐但性情宽厚能体察入微的人,或许不能特别敏捷地对变化做出反应,但他可以通过倾听聚智和通过缜密思考把握好大方向。那些爱标新立异但又不愿意做实事的人,弄权是高手,但政绩不可能丰硕,这种人在民主体制下没有市场。有智慧又有胸怀的人适合管更大的领域,有智慧没有胸怀的人或许能治理一县,但治不了一省,若让他治一省,则会废省。

  实际用人时,为何常常不能做到因材而用呢?

  究其根本,还是出在人性上,这里涉及的就是人性之弱,或者说是人性之劣。

  比如说,有的人喜欢按别人喜好进行回答,表面上称赞别人优点,而内心里却完全相反;有的人在别人面前假装倾听并完全顺从,但实际并不认可他的观点;有的人对发生在领导身上的事表现有所领悟且很高兴,实际可能早已心生不悦;有的人嘴上始终在叫着不愿意晋升到某个位置,但内心其实非常想占有,越想的事越,嘴上越反心理;有的人对干某些事越没有信心,就越是讲得多,因为他害怕自己的心虚会被识穿。心性与口性的似与不似,人性之惑也!性同与性反的人混合在一起,一切矛盾皆在人性之中。人性中最大的难点是舍己而成人,凡能通此者,身上便散发着人性光辉。用人问题上,最大的人性难点又在于掌握用人权的领导在人性上的缺陷,比如说也的胸怀过小,阴差阳错地坐上了领导位置,那他在用人的时候,很可能就矛盾百出,甚至会导致人性扭曲,最后导致诡谋深藏于每个人的心中。

  人性是显性的,又是隐性的,需要长时间才能度出一个人的全面。慧眼识人最不易,经常会出现偏差,一面之交,不刻之交,难以知人,更难以识性,只有时间能度人性。破格用人,十之有九破的是形式,并不是才能。有两类人就特别难以察谬,一类是古文中的尤妙之人,特别善于隐藏,一类是古文中的尤虚之人,特别善于言语夸大,两种人都善于用自己的手段迷惑他人。

  嫉妒心是职场中的普遍人性,庸才克庸才,英才克英才,雄才克雄才,因此,英雄两性俱全者难以出现,需要有特殊的世道成全英与雄互为一体。有了英雄成就的条件,还不一定有英雄发展的空间,因为英雄的过人之处会阻碍更多平庸者的人性弱点扩张,故常被小人用非人性之诡计谋害,英雄寿短,坏人命长,人性使然也!

  讲了那么多人性在社会生活中的表现,下面不妨略谈一下人性在个人生活中的表现。

  在做人方面,人性最大的劣根是总以自己为参照物,总是习惯于“以我为主”或者说“自以为是”,再或者说“我有什么错?”很少有人愿意摒弃自己固有的观点和标准,凡自己给自己定下的用于同所有人打交道的标准最终不免要表现为偏颇。所以,当人与人出现争辩时,经常出现谁也说服不了谁的结果,因为谁也不想改变自己的标准,人,专爱指责别人,不爱指责自己。这不叫人性之恶,只能叫人性之弱,需要不断通过追求中和的人性达到彼此靠近。不同环境成长的人会有着不同的人性特征,进而有不同的人生标准。

  虚荣和虚伪是人性中的一对孪生兄弟,每个人都有虚荣心,有些人多,有些人少,没有虚荣心的人几乎没有,真没有,那就偏离了人性。虚荣心越强的人越需要虚伪,虚伪是维持虚荣心的必要手段,其身上的人性劣根同时也越多,虚荣心轻的人相对表现为人性优根较多。因为人性是可以随时空改变的,所以人的虚荣心和虚伪行为也是可以改变的,优根和劣根在同一人身上可随时代变化或环境变化发生消长。

  奴性,是早期的非人性,是被压迫后的结果。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被压迫的性格慢慢就变成了人性,因为被治者总是要多于治人者,被治者要挨出头,保持在一定范围内的奴性既是生活所迫,又是晋升之计。事实上,不同等级的奴才,地位会出现分化,部分奴才,除了比主子地位低,可以比其他所有人地位都高,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奴才也是有的。奴才不一定都是庸才,也不一定都当下人,它是相对阶梯下的产物。“先当奴,后当主”的可展望前景又提升了奴性在人性中的价值,让很多人愿意先适应奴性,然后用奴性换取自主性。

  兄弟反目,朋友反目,师徒反目,也都符合人性。比如说,师望徒好,这是很正常的道理,但如果师徒在同一环境出现了利益竞争甚至直接冲突,师徒则很容易反目。如果徒弟跟师傅不在同一地,或者说师傅已经退休,则老师自然希望徒弟声名远扬,名师出高徒,徒有高位,师能沾光。人与人不反目的前提是消灭利益冲突,减少冲突靠胸襟、靠修养。

  愈少愈露也是人性。越少做好事的人越爱张扬所做好事,做好事很多的人则无须张扬,受恩者众,感恩者众,不扬自露。得到表扬少的学生亦越易受宠若惊,亦越爱公开自己被表扬,这是期待得到却很少得到的久旱逢甘雨。才与财的显性表达和隐性表达也标注着对应者的深浅。

  小气,吝啬,贪婪,都属于同一类人性,归到根源,都是嫌少。动物也小气,食物不足的时候,会抢食。但是,动物吃饱以后,不会继续囤积大量食物,狮子刚吃完一只羊,不会接着咬死一百只羊放那儿库存。人类不一样,他们永远没有满足心,越贪婪者越小气。这里的“小气”是性状,不是绝对数,千亿富翁的贪婪,也许花几万、几十万很随手,而赤贫者花10元都舍不得,这两种小气本质上是等同的,出手绝对数差别源于财富绝对数差距。小气和吝啬,不同于节俭,前者是有条件消费而拒绝消费,后者是能力不足情况下的精明盘算。贪婪是人性,所以它不一定都是“坏”的等价词,只有贪婪和糜烂结合在一起了,才算是人性变坏,贪婪悖谬之性如果延伸到他人,则会有致祸的危害。

  隔代传爱是高级人性,是爱的延伸表达。有很多人小气、吝啬或者加上贪婪,但他们未必是为了自己消费,而是想积累下来传给下一代或后几代,尤其在物质上如此。人的名誉遗留是短暂的,人死亡后,自己不知道自己的名誉能有何影响,而想留下好名誉,其实也是为了福泽后人,这里面包含的都是隔代传爱。前人对后人的爱是无限的,而后人对前人的爱是寡鲜的。

  爱管闲事既是责任感,也是人性,一种属于带有社会公共意识的人性,既包含利己人性,又包含利他人性。比如说,公共事务,别人不管,他爱管,路见不平也要去管,还喜欢关心并参与到各类社会事件中去。在部分人看来,这都是管闲事行为。然而,人类社会不同于动物世界有一个区分点就是公共性,就是要相互管着,“管好自己就行了”是一种理想主义,或者说是一种动物般的冷漠心态,它忽视了社会矛盾的普遍性,也忽视了人与人之间的冲突必然性,所谓管好自己是自己的认知,在别人的眼里,你的“管好自己”未必真管好自己了。管闲事的人越多,社会越向好,越爱管闲事的人越具有社会公德意识。

  谈人性,必谈欲望,每个人都有无欲和有欲两部分,没有兴趣的事物,你便无欲,有兴趣的事物,必须有欲。这个“兴趣”指什么呢?不见得都是求知做事,更大多数是物欲、情欲、色欲等满足性欲望。欲望过盛,不一定是好事。但无欲过盛,也不正常。比如说,一个人如果对物、对情、对色全无欲望,他就成了非正常人,也便失去了人性。无欲与有欲平衡,有节制,不放荡,有收敛,不骄纵,就实现了中和。

  我们中国人,在对人进行好坏评判时,过去经常用君子和小人二分,它的基础是道德。到了现在,再延续到未来,这种二分法就不适用了,好与坏,除了有道德标准,还有法律标准,可能更多的将会是法律标准,两者都是基于改造人性弱点而宏扬人性光辉,“文明其人性”必是人性的进化趋势,动物性必在这个过程中缓慢退化。

  人性不是自然的动物性,是共存的社会可变性。

  至此,我的人性三论可以做结,不求颠覆什么,只求“可变”能被接受。

  谢谢大家!

查看全部

「 支持乌有之乡!」

乌有之乡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乌有之乡网刊微信

官方微信订阅号

相关文章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会见德国总理朔尔茨

郝贵生:政治同经济相比不能不占首位——纪念列宁诞辰154周年

李定凯|一个共产党员“打工人”的心声: 中国不能丢掉毛泽东思想和社会主义

好物推荐

最新推荐

《黑与白》第二部卷四第四章 4. 重逢

毛主席机要秘书张玉凤严正声明

乌有之乡招聘招募公告(2024年3月)

两日热点

到底有多少人没富起来?是少数还是多数?

吴铭|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至今仍悬疑的轰动全网的三大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