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老金叙事长诗《女娲之肠》自序

老金 2021-11-15 来源:乌有之乡

  自序

  谈论大江离不开河源,谈论诗歌离不开发端。中国诗歌起源民间,因而《诗经》作者多不可考。西楚大诗人屈原的出现,表明中国文人成功登上中国诗坛。一首《离骚》更使屈原成为中国诗歌史上的第一座高峰。五四白话文运动又促进了新诗的诞辰,一册《女神》让郭沫若成为中国诗歌史上的第二座高峰。以《离骚》为代表,中国古典诗歌形成了抒情传统,“吾令凤鸟飞腾兮继之以日夜”、“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让我们聆听到民族的铿锵,感受了悲天悯人、铁骨铮铮的血性。

  在《诗经》年代,虽然数量少些,但叙事诗一直与抒情诗并肩前行,尤其南北朝时代更有突破性发展,乐府出现《木兰辞》《孔雀东南飞》这样两首非常出色的长篇叙事诗;到了盛唐,杜甫的《三吏》《三别》虽然诗篇短小,却意义重大,它开启了文人叙事诗的先河;延续晚唐,大诗人白居易的《长恨歌》与《琵琶行》更是将中国古典叙事诗推向了高潮。

  探索中国新诗的发展道路并非易事,所见思考,从来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中国新诗从五四运动发端,伴随华夏古典诗歌的深远影响,从模拟西洋格律诗到模仿欧美现代诗,多样化发展,直至今日新诗主流崇尚自由,扬弃了韵脚与格律的羁绊。一路高歌猛进,却免不了糟糕的情况。一些评论者认为,当前诗歌这门古老的文学艺术在范围方面呈现出由宽而窄的问题。诗歌在诞生的年代,表现范围非常广阔,除戏剧之外,抒情叙事特别是叙事基本上由诗歌承担。有诗人这样感慨,诗歌之有抒情与叙事,大概发生在相当古老的时候吧?还有一些诗人通过观察世界诗歌状况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叙事诗逐渐呈现出衰败的迹象;单就中国古典诗歌而言,元稹白居易之后叙事诗似乎出现了停滞。他们这样说是否想表达诗歌不再承担叙事之责的悲观意识。另外还有评论者拐弯抹角地立论,大有准备消灭叙事诗的动念。不过他在吐露这样的心声时难免有些惆怅,便说:注意,并非全部。但偏见已成定局,继而他又表示抒情诗已经成为诗歌正宗。什么叫正宗?正宗原指佛教各派的创建者所传下来的嫡派,后来泛指正统派。按照他的思路推理,叙事诗不是嫡传,更不是正统,但荷马史诗却是西方古典诗歌的发端,即便《诗经》亦能从中找出诸多叙事诗来。人们不禁要问,叙事诗怎么就不正宗了?叙事诗怎么就变成庶出了?难道他准备在诗歌领域实行宗法制度不成?难道他忘记了当今乃为新时代吗?

  有评论者告诉我们,从先秦到晚唐,叙事诗技巧逐渐成熟,形态趋于稳定,情节简单;文学史证明,叙事诗技巧只能高到那样的程度了;在题材方面势必不能不有独自的特殊范围;另外,市井生活愈加丰富多彩,诗歌被韵律强势束缚,难以恰到好处地表现复杂场面以及众多人物,因而铺叙故事刻画人物这样的任务便不能不交给小说承担。他甚至幸灾乐祸:尽管叙事诗百般不乐意,但终究无可奈何,难以“出色当行”。这的确是个理由,但让人听了总感觉在哪儿存在理论缺陷,更何况当今诗歌已经极度突破声韵格律的束缚!人们不禁产生担忧,难道他们的真正目的是想取消诗歌的宏大叙事不成?

  中国叙事诗的数量虽然少些,却不乏精品。从创作长篇叙事诗的角度展开观察,深入叙事能激发诗人情绪,情感累积,抒情爆发,更能出现宏大诗篇。诗言志,因事而发,适时而发,只有深刻叙事,才能积累情感,达到充分抒情。纵观中国百年现代诗坛,众多诗人亦不能彻底摆脱长篇叙事诗的创作吸引,时不时以大无畏精神发起对小说叙事的挑战,尽情体验叙事长诗带来的强烈创作欲望以及完成著作之后的惊喜与欢畅,即使遭遇批评亦不罢休。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直至新中国热火朝天的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新诗坛陆续出现了诸如《边区自卫队》(柯仲平)、《火把》(艾青)、《他也要杀人》(田间)、《王贵与李香香》《杨高传》(李季)、《漳河水》(阮章竞)、《赶车传》(田间)、《一个和八个》《深深的山谷》《白雪的赞歌》《严厉的爱》《将军三部曲》(郭小川)等等众多长篇叙事诗,这些诗篇以极大的政治热情表现了人民和子弟兵的劳动、战斗、思想、精神和生活。

  小说的叙事终究替代不了诗歌的叙事,尤其不能因为有了小说,就取消长篇叙事诗。现代诗歌的世界由抒情诗和叙事诗共同组成,倘若非要人为地取消叙事诗,就好像一个国家被人夺走了半壁河山,一场晚会被人遮掩了半个舞台,一位英雄被人莫名奇妙地砍去了半条身躯,岂不悲哉!

  诗歌属于异常活跃的文体,从古至今,不断发展。让人意外的是,中国这个具有几千年诗歌历史的国度,至今对诗歌这种文体依然没有一个确切明晰的定义;历朝历代,鸿儒巨子,不乏对诗歌概念的翻新演绎,却总因为局限而不尽如人意。永明诗人为诗歌开启了声律之门,从此格律发展,致使诗词因为韵脚与格律的束缚,变成了“戴着镣铐的舞蹈”。文须废骈,诗须废律;可是谁又能想到,进入二十世纪之末,新诗之解放仿佛大江大河开闸泄洪,波涛汹涌澎湃。当今新诗写作形式千变万化,喧闹逐流,诗歌之内涵与外延被不断迭代突破甚至颠覆,致使行内行外之人对新诗质疑甚至不屑愈加尖锐——新诗究竟还有没有标准?

  诗歌具有强烈的文体特征:语言凝练,充满情感,通过分行、句式、句读或者说语气停顿,彰显节奏、跳跃以及声韵情韵的效果。愈是诗,愈需要创造。但是诗歌的根本问题却是内容问题。诗是严肃的,有性情的,有见识的,有理想的;诗人写诗看似在写自己,而实际在写时代;诗人对国家、人民、生活的态度和感情,是诗歌创作的基础。诗人只有忠诚于人民,才能创作出符合人民大众要求的作品。诗人只有怀抱大情、大气、大爱、大道,才能攀上诗歌的高峰。

  诗歌展现长篇叙事的确比较困难,却并非不可能,尤其是格律声韵已被突破,创作障碍得到最大限度的清除,那样还有几位诗人不想尝试一回长篇叙事诗的创作?作为长篇叙事诗《女娲之肠》,就是作者怀抱这样一种思想所作的初次尝试,虽然诗篇存在极大的失败可能性,但是这种尝试却极有意义,至少可以从中获取必须的创作经验。

  长篇叙事诗《女娲之肠》共十八章,加前引和后缀,两万两千六百二十八行。第一章金台曦照,第二章永定河边,第三章绝不当亡国奴,第四章谁知山丹苦相恋,第五章我梦见了太阳,第六章东方红,第七章我们走在大路上,第八章在幸福中成长,第九章我令凤鸟飞腾兮继之以日夜,第十章欢腾的蜿蜒河,第十一章青春之歌,第十二章非同寻常的悲喜剧,第十三章我们今天喝啥酒,第十四章不周风,第十五章跟着唱了一回酒神曲,第十六章我有屋三椽,第十七章梅花鹿,第十八章 昂着头颅踏着歌舞前进。

  《山海经·大荒西经》说:有神十人,名曰女娲之肠。女娲,神女而帝者,华夏人文始祖。女娲之肠或许就是华夏古人对生殖的崇拜,或许里面隐含着母系氏族社会的某种宗教神性;无论今人怎样思考怎样认识,这十位被人称之为“女娲之肠”的神,在精神气质上都与华夏民族志士相似。以作者的浅显见识,用直白明了的语言说,就是曾有十位华夏民族志士,名叫女娲之肠,在国家遭遇危难之时挺身而出,为人民的生存而战,为人民的解放而战,为人民获得幸福生活而战。

  中国现代史表明,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之日起,推翻三座大山、争取民族独立、建设社会主义实现共产主义,就成为了中国人民的奋斗目标。长篇叙事诗《女娲之肠》尊重历史,充分展现这一伟大征程。长诗关注柳氏一家却不局限于柳氏一家,通过这一家庭的亲朋邻里社会关系和视听,关注社会各个角落和各个群体。柳氏一家的命运亦是这些社会群体的命运。

  长诗的叙述分为三个时期,即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时期、新中国建立及社会主义开创时期、改革开放时期。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时期以柳城一家为叙事线索,到了新中国时期以柳德茂一家为叙事线索,待到改革开放时期则变成以柳黪一家为叙事线索。诗歌以这样几代人为主,混合了家庭矛盾、社会矛盾,依次逐渐展开,互相牵涉纠缠,贯穿始终。

  长诗一开始铺叙了抗日战争之前,柳氏第一代人物和第二代人物在京城的生活故事,反映那一年代的社会状态和社会性质,展现京城市民的睦邻友好关系以及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性格,在遭遇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危急时刻,同仇敌忾,舍生忘死,纷纷站出来为保卫祖国和民族存亡而战斗,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优秀品质和血性。

  大哥柳德昌一直梦想成为京城最有名的糕点大师,能够拥有与京城最负盛名的永星斋比肩的大商铺。由此柳德昌创制了一种糕点叫做芙蓉糕,好吃好看名字好听。他的梦想与执著深刻地影响了他的兄弟。然而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创业十分艰难,不可避免地会遭遇挫折。这种挫折不仅来自商人之间的自私自利与狡诈,更多的来自社会的变迁。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国民党的腐朽统治,彻底粉碎了柳氏一家的梦想和希望。

  战争爆发,柳氏一家在民族生死存亡关头积极加入抗日行列,并为之英勇献身。长诗里的抗日战争分为三个方面,既有国民党军在正面战场阻击日寇侵略的防御战,也有共产党领导八路军展开的敌后抗日游击战,还有发生在北平城里的一些民间抗日活动。柳家的女儿女婿儿子及亲属都主动地直接地参与了这样一些抗日活动,有的去了八路军抗日根据地,有的参加了北平秘密抗战组织。除此之外,卢蘘荷胞弟卢执信和他的两个儿子卢桂霖、卢桂铭,父子三人也都参加了各不相同的抗日活动。参加国民党军南口战役的卢桂霖,和他儿时的几个伙伴在战斗中英勇牺牲。参加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敌后游击战的有刘樾、柳秋菱和卢桂铭。刘樾是一名地下党员,抗战爆发之后根据党的指示,与柳秋菱秘密进入平西抗日根据地,柳秋菱在日本鬼子的一次扫荡中惨烈牺牲,刘樾则转战冀东。卢桂铭是燕大学生,先是参加由大学生组成的西山抗日游击队,而后编入八路军,冀东大暴动之后转战冀东抗战前线。柳德隆参加了北平抗团,在一次漂亮的锄奸之后被小胡同里的汉奸告密,最终在拒捕中被日伪特务枪杀。

  在日本占领北平期间,柳氏一家惨遭日本鬼子迫害。先是大哥柳德昌通过城门洞时被日本鬼子砍下一条胳膊,不幸身亡。二哥柳德盛为兄报仇,又惨死日本鬼子刺刀之下。父亲柳城则因柳德隆案被日本宪兵抓进监狱,拷打致死。

  抗日战争胜利了,柳德蕃和柳德茂两兄弟执著地延续了大哥二哥的致富梦想。但内战开始了,国共双方在战场上你来我往针锋相对,解放区实施土改,阶级斗争异常激烈。由于国民党的腐败和内战,北平物价疯涨,致使柳氏兄弟不但不能实现梦想,反而坠入深渊。柳德蕃为了梦想被迫加入国民党,为以后的不幸遭遇埋下了祸根。在北平和平解放前夕,柳氏家族的第三代人物粉墨登场,参与了一系列反对国民党腐朽统治的斗争。

  新中国成立之后,柳氏糕点生意迅猛发展,美梦成真似乎就在眼前。但新情况又来了。有关这一时期的铺叙,由几条线索交织并行,以大姐柳淑琦的活动为重点,铺叙了解放初期城市环境治理和北京农村土改;继而二姐柳淑珺入朝参战,壮烈牺牲;三姐柳淑琰嫁给了最可爱的人——身残志坚的志愿军英雄。与此同时,整个家庭积极响应党的号召,为抗美援朝贡献应有之力。

  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长诗运用非虚构手法将大量事件落实到柳黪这一少年身上,通过少年的独特视角进行叙事,力图区别一般,真实反映那一时代的社会风貌。在上一代人物中,柳德茂经过手工业合作化,最终放弃发家致富的梦想,并通过参加十三陵水库建设和技术革新技术革命,获得了开展社会主义建设的深切体验。

  建国伊始,长诗主人公柳黪出场了——他在一场大火之后降生,预示了他这一生都将命途多舛。长诗通过铺叙柳黪的成长,反映了那一时代的真实情况。非常巧合,他与刘樾的儿子刘仲藜和卢桂铭的儿子卢存在成为初中同班同学,他们深受传统革命教育的影响,更多的思想行动表现为恰同学少年意气风发的豪情以及对革命的向往,从而欢乐,从而跃跃欲试。当一部分中学生在思想上有了某种意识之后,在京城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上山下乡运动,1967年初冬卢松在和刘仲藜一同去了内蒙古东乌珠穆沁大草原,1968年夏柳黪和几个同学去了北大荒农垦。但是他们这一代人与当年奔赴延安的革命青年有很大区别,许多人受潮流裹挟,思想脆弱,一有风吹草动便发生动摇,有人说无悔,有人说受骗,看法与感悟迥然不同。

  改革风起云涌,社会千变万化。柳黪回京,侥幸进入市府机关,仿佛屯迷糊进城,一切都看不懂了。他身处机关,有可能窥视涉及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一些事端,又因为他是小公务员,所以有机会接触底层人群,了解发生在街巷里的一些人和事,而这些人和事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的思维与思辨。在机构改革中他退休了,把自己当作北漂,应聘顶级反腐败期刊任责任编辑,接触到一些不曾了解的事件,深有感触。社会变化,腐败案件层出不穷,贫富差距显著,两极分化,几十年的老同学在许多方面出现差异,各自融入不同的阶层,使他看到经济学家刘仲藜、社会学家卢存在以及下岗职工东一兵之间在思想认识上的巨大分歧,在不同场合发生了激烈的争论。与此同时,他的妻子李始业执意下海,非但没有发财反而被商海淹没,他的二儿子因为两次失业痛苦不堪跳楼,而他的大儿子则因为苶傻屡遭企业辞退,最终成为啃老族。就是这样一连串的沉重打击,使他陷入臆想的深渊而不能自拔,以至于精神魔怔,孤独一人时经常产生幻觉,把古今中外一些毫不相干的事情纠结一起,变成对社会的思考与认识。在一次离奇的幻梦中,他游弋宇宙,观察大地之后大放厥词,被神仙踢回现实世界。梦醒之后,得知正是他的那个又傻又苶的儿子在他昏迷时将他从遥远的地方背回家,并且淡定地守候他整整三年时,他再也经受不住精神上的打击,一口鲜血喷出,化作箴言。

  噫嘻,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是为序。

  辛丑年九月十五日于北花园寓所(2021年10月20日)

查看全部

「 支持乌有之乡!」

乌有之乡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乌有之乡网刊微信

官方微信订阅号

相关文章

熊罴:从老金叙事长诗《女娲之肠》收获启迪

《女娲之肠》,荡气回肠——读老金叙事长诗《女娲之肠》有感

熊罴:读老金叙事长诗《女娲之肠》有感

好物推荐

最新推荐

习近平在视察陆军军医大学时强调 面向战场面向部队面向未来 努力建设世界一流军医大学

《黑与白》第二部卷四第五章4. 田芳的日记

郝贵生|毛主席对列宁哲学思想的学习与应用 ——纪念列宁诞辰154周年

两日热点

吴铭|葛教授,吃饱了撑的么

历史总有一些近似

美国要扔金融核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