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阿凡达》是中国社会的一面镜子

杨早 2019-07-11 来源:新青年电影夜航船

这就是《阿凡达》,也许不够伟大,不够经典,却像多棱镜一般,映射出中国社会的多层现状。

  你可以不去看电影《阿凡达》,但你不可能对“阿凡达事件”视若无睹,就像你可以不参加春运这种“中国式移动”,但人在中国,你的生活就不会完全与春运无关。

  如果你像我一样,曾经在周一的上午九点抵达北京五环外的电影博物馆,你也会与我一样,觉得对这个世界的认知需要洗牌。卖糕的!真的是春运哎!停车场已有标牌告知即时票务信息,售票厅要凭身份证才能进入(以参观电影博物馆的名义),大厅里的电子显示屏不断刷新显示“今日巨幕《阿凡达》还剩**张”,一条长龙,从看不见的窗口延伸向另一个大厅看不见的尽头。你问保安:这个队什么时候开始排的?答:七点前。又问:现在排,多久才能排到两张票?他说:两个小时吧,但到时就没票了……

  北京哪儿来那么多周一不用上班的闲人哪?哪儿来那么多人愿意往返一百公里以上来这个荒郊野地只为一张可能买不到的电影票啊?

  如果中国的社会学者够敏感,他们应该在电影博物馆蹲伏一个星期,看看多少人是翘班来的,多少人是翘课来的,多少人是媒体热播的“蚁族”,有多少人因为漏带身份证而二次光临,他们使用什么交通工具,有着什么样的心理预期,愿意为一睹《阿凡达》付出何等代价……

  很明显的一个事实:为《阿凡达》如此狂热的几乎全是年轻人——南京那位替儿子排队的母亲更像是一个隐喻:从影票到房价,全面包办的中国传统家庭伦理的孑遗。这部剧情简单却技术出众的科幻大片,制造的是一种“TEENAGE”文化。

  它让我想起剑桥大学社会学教授J·汤普森描述的《哈利波特与火焰杯》纽约首映的场景:“那一刻我非常、非常地震惊……数以万计的纽约儿童带着帐篷通宵在影院外排队,只是为了看一部几乎是图解小说的电影。”

  没有人比年轻人更喜欢“抢鲜”,他们的目标,就是要将社会划分成“看过3D巨幕《阿凡达》的”与“没看过、没看过3D、没看过3D巨幕”的两种人。看过3D巨幕《阿凡达》,你就成了小巫师,“你们这些麻瓜!没资格参与我们的讨论”!

  因此,不是《阿凡达》本身,而是这部影片以及它特殊的放映方式,制造的排他性与优越感,造成了这种春运般的喧嚣景象,使得那么多人愿意付出远远超越“看一部电影”需要的成本来追寻一张电影票,似乎那就是一个成功的梦想。

  在全球的青少年亚文化中,先睹为快、现场体验,都被放大到可惊可笑的地步,因为它一直遵循的是消费主义的逻辑:消费制造需求。就像那么多的签售会,那么多的限量版,只为了让你有“唯一”或“少数派”的感觉。

  这事放在年轻人圈子里,尚属可以理解。但在中国,这一逻辑可不仅仅是年轻人的事。忆及2007年末,《色,戒》热映之际,多少有机会去台湾、去香港观影的人士,得意洋洋地将自己的“完整版经验”在媒体上、在网络上大晒特晒。类似行径,正是将“观影机遇”转化成“文化特权”再转化成“文化成功”,制造了一种虚拟的等级感。那背后是荒谬的逻辑:先看到一部电影,或先以某种特殊方式观影,成了高人一等的依据。一方面,人们痛恨特权,呼唤平等,另一方面,他们却在制造“特权=成功”的理念置换。

  你看,在中国,成年人一面批评80后90后不成熟,缺乏深度,一面又在年轻人的消费狂热面前轻易缴械,和他们一起享受消费主义制造的狂欢。当“你阿凡达了没有”成为一句问候语,难道他们真的只是在谈论一部电影?不,他们是将在场者都挟持进一种价值体系——《阿凡达》其实也只是一个隐喻,关键在于,被挟持的价值体系只提供唯一的评判标准,比如票房,比如收入,比如GDP。

  说到这里,我们明白《阿凡达》何以会成为一个事件了。《阿凡达》依托的电影技术、科幻文化乃至人文理念,其实都是营销与传播的一部分。当它仍被限制在“文化消费”的范围内时,它是可以容忍的,哪怕有人为此投入再高的成本。但一旦它超越自由选择的文化消费层面,变成如春运般的刚性需求,变成虚幻成功的投影仪,变成某种“普世价值”的象征物,它就是一个社会不健康与单面化的症候。

  由此,可以理解为何有那么多影评讨论《阿凡达》与“钉子户”的关系。一个理智的成年作者,如果他发现陷身于一个巨大的消费漩涡不能自拔,那么唯一选择就是为这一现象寻找荒谬的消费主义逻辑之外的意义,从而借助这个覆盖性的话题展示它本不具有的面相。以此观之,所有东拉西扯很不靠谱的影评,包括那些将《阿凡达》恶搞成《阿凡提》的,都是在进行一种反抗,都是试图在单面文化场中实现丰富与多元的努力。

  在中国,号称科幻文化巅峰之作的《阿凡达》,失落的反而是科学与幻想本身。没有多少人关注厚达600多页的《阿凡达百科全书》,关于片中的奇异动植物的原型、变异、可能的讨论,只在很小的范围里进行。科学进入中国已历数百年,中国社会对它的观感仍是“科学主义”的:我们看到,我们赞美,然后转身离去。我们花掉整个果实的价格,吐掉了科幻的核,留下时尚的外壳。

  这就是《阿凡达》,也许不够伟大,不够经典,却像多棱镜一般,映射出中国社会的多层现状。

  (原刊于新浪博客“高芾的野史记”)

查看全部

「 支持乌有之乡!」

乌有之乡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乌有之乡网刊微信

官方微信订阅号

相关文章

习近平4月22日至23日在重庆考察调研

郝贵生|毛主席对列宁哲学思想的学习与应用 ——纪念列宁诞辰154周年

顾凌英:股份制和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是两股道上跑的车

好物推荐

最新推荐

习近平4月22日至23日在重庆考察调研

郝贵生|毛主席对列宁哲学思想的学习与应用 ——纪念列宁诞辰154周年

《黑与白》第二部卷四第五章 2. 编辑部的故事

两日热点

毛星火:莫言为何不被处理?

张志坤:中俄关系面临美西方的强烈狙击

尹国明:美国最近的动作很不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