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西方学界开展意识形态领域话语权夺的做法及应对

赵春丽 王鲁娜 2019-11-18 来源:《科学社会主义》2019年04期

掌握意识形态领域国际话语主导权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维持全球霸权地位的重要手段之一。冷战的历史表明,意识形态领域的国际话语权较量事关国家安全,赢得意识形态领域国际话语主导权也是赢得国际竞争的重要法宝。

  摘要:十八大以来,中国国家综合实力增强,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引起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强烈关注和战略警惕。针对中国的影响力,西方国家战略学界近期提出了一些新的概念,开展了新一轮的意识形态话语权攻势。西方学界积极主动建构核心概念,为意识形态话语权争夺提供学术资源。智库在意识形态话语权争夺中的作用愈发凸显,呈现联动态势。积极推动学术话语的系统化运作和传播,并以学术话语隐蔽意识形态目的,巧妙配合国家战略。深入剖析其特征,有利于积极回应意识形态话语攻击和增强国际话语主导权。

  作者 赵春丽,北京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王鲁娜,北京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院长。

  掌握意识形态领域国际话语主导权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维持全球霸权地位的重要手段之一。冷战的历史表明,意识形态领域的国际话语权较量事关国家安全,赢得意识形态领域国际话语主导权也是赢得国际竞争的重要法宝。当前,随着中国国家实力的崛起,中国成为西方主要大国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最重要目标。随着中美贸易摩擦的加剧,中美舆论之争、意识形态领域的国际话语权较量也在加剧。近期,西方学界提出诸如“锐实力”“POWER3.0”等概念,指责中国不断上升的国际影响力。西方一些有国际影响力的智库也在不断抛出一些负面报告对中国发展道路、“一带一路”倡议等质疑和警惕。在当前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依然占据国际话语权主导地位、国际话语权争夺愈发激烈的新形势下,我们要注意研究西方学界在意识形态领域话语权争夺的基本做法,要不断提升我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原创能力和对外话语传播能力,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权和话语权。

  一、要密切关注西方哲学社会科学在意识形态领域话语权争夺中的作用

  (一)哲学社会科学承载意识形态目的,事关国家话语权。马克思指出“经济学家是资产阶级的学术代表”①,一般意义上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其他社会科学家亦是其学术代表。哲学社会科学具有阶级立场,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一国主流的哲学社会科学是其统治阶级意志和话语权的反映。习近平指出:“没有自己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就没有话语权,”②话语权的根本在于哲学社会科学的影响力,学术话语权的实质是意识形态话语主导权。众所周知,西方学者具有强大的学术话语生产能力。然而,学术话语作为知识的创造,不可能脱离国家的权力关系和意识形态。西方国家向来注重意识形态建设,在国内,西方国家把自由资本主义意识形态转化成哲学社会科学等学术话语,不仅对此开展大量深入研究,而且转化成高校课程加以灌输,貌似客观的学术话语背后往往承载着意识形态意图;对外,则大力推动自由、民主价值观和制度的传播甚至强行推广,以各种巧妙的方式向发展中国家渗透和兜售自由民主等所谓“普世价值”。除了使用对外援助、影视艺术、宗教、教育、学术文化交流、非政府组织渗透等方法外,以学术话语引领意识形态主导权是惯用手法。“意识形态理论与学术理论、意识形态交锋与学术交流之间的相互浸融、深层胶着。众多为人们所熟知甚或景仰的西方理论家,实际上都客观地充任着西方意识形态大师的重要角色。”③西方战略界擅长以学术话语包装主流意识形态,为主流意识形态披上学术的外衣,用学术话语掩盖战略意图。二战以后西方学术界逐渐建构了一系列评判一国是否民主的“制度指数”,比如“自由之家”、“政体四”、经济学人的“民主指数”等,杨光斌教授指出,这种基于特定理论和制度标准而设定的所谓的“客观指数”,往往与对象国的主观感受指数相去甚远。基于这些指数而形成的各种研究,与其说是学术,不如说是意识形态。④从这些指数的起源和目的来看,都是发达国家实现意识形态目标和战略利益的工具,配合着美国等西方国家在世界范围内的普世价值与民主输出战略。这些以学术的面貌包装的自由民主模式和普世价值观输出非常具有隐蔽性和迷惑性,一些发展中国家在“民主输出”战略的诱导下政府崩溃或社会陷入混乱,值得高度警惕。

  (二)学术话语是观察西方国家战略转变和意识形态争夺的重要途径之一。自冷战结束以来,西方学者提出了一系列概念和理论,如“文明冲突论”、“历史终结论”、“软实力”等,这些概念和理论都是在国际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后提出的,是西方国家战略转变的“风向标”。两极格局终结后,剑拔弩张的集团对峙不复存在,美国等西方国家更加关注文化和价值观领域影响和领导世界,上述概念和理论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其国家战略的变化。当前,世界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欧美一些国家陷入难民危机、脱欧困境、逆全球化民粹主义、国内政治纷争等泥淖,世界多极化、信息化、智能化的趋势进一步增长。中国经济增长稳步提升,虽面临一定困难和挑战,但总体持续向好,科技创新的步伐进一步加快,国内政治稳定,社会治理高效有序,“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卓有成效,综合国力持续上升。与此同时,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也在迅速攀升,这引起国际舆论尤其是处于全球霸主地位的美国政界和学界的强烈关注。2017年底以来,西方学者又在“软实力”基础上提出了“锐实力”和“POWER3.0”概念,用以指责中俄以“搞破坏”、“耍横”、“施压”的方式不断扩张其国际影响力。“锐实力”提出后,不断被知名学者和主流媒体炒作。美国最新的国情咨文和国防战略报告中,明确把中国列为战略竞争对手。2019年1月底,美国参议院情报委员会听取报告称,自由民主国家应做好准备,应对与重新崛起的威权国家之间“即将到来的意识形态战”。“锐实力”、“POWER3.0”等是配合美国国家战略的调整,应对中国崛起和国际权力关系多极化趋势的学术话语创造。这些概念都是首先由学者提出,首先在学术刊物发表,都是从学术话语的创造开始发起舆论攻势,开展意识形态话语权争夺。关注西方学界的一些新概念、新理论有助于洞察西方国家战略的调整。

  二、西方学界开展意识形态领域话语权争夺的基本做法

  西方学界在意识形态领域话语权争夺中以下做法十分突出:注重学术话语的传承与创新;智库的作用更加凸显,并呈现紧密配合联动的态势;学界与媒体互相借力,注重建构意识形态领域学术话语的立体化传播格局。

  (一)注重学术概念的传承与创新,为意识形态话语主导权提供源源不断的学术资源。在意识形态领域,西方学者更加注重学术概念的传承与创造,注重为国家战略提供学术论证。西方社会科学界善于建构概念和理论,持续不断地创造各种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学术概念和理论,主导国际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前沿和发展方向,潜在地输出价值观和意识形态,主导着意识形态话语权的争夺态势。当前,国际意识形态话语权竞争的态势仍然是资本主义政治经济话语霸权对国际主流舆论的宰制,而西方学术话语则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养料”。在政治学领域,民主、自由、人权、法治、公民社会、普世价值、新闻自由等;在国际政治经济关系研究中,民主和平论、历史终结论、文明冲突论、软实力、金德尔伯格陷阱、修昔底德陷阱、中国威胁论等;在经济学领域,理性经济人、政府失灵、中等收入陷阱、华盛顿共识、新自由主义等等都是具有全球关注度的学术概念或理论。西方哲学社会科学的学术著作、教材往往一版再版,学术概念或理论提出之后,也会随着国际格局的演变和国家战略的改变,都会有新的发展,为国家意识形态领域的话语争夺提供源源不断的学术资源。上文提到的“锐实力”、

  POWER3.0”等都是在“软实力”基础上提出的一个新概念。1990年,美国学者约瑟夫•奈首先提出并使用“软实力”的概念,“软实力”概念提出以后不仅成为学术研究的热点,也对不少国家的政策产生影响。后来,约瑟夫•奈针对美国是否衰落的声音,又提出了硬实力和软实力灵活结合的“巧实力”概念,并被奥巴马政府应用于外交。随着中俄等国际影响力的提升,西方一些学者、记者和智库等,开始通过“软实力”、“巧实力”等滤镜审视中国和俄罗斯等国家的影响力。“锐实力”、“POWER3.0”是在“软实力”基础上的创新与发展,本质上“中国威胁论”,只是西方学者不再用那么赤裸裸的“威胁”的字样,而是使用具有学术色彩、更为柔和的“锐实力”,为西方国家意识形态话语主导权实践提供学术支持。

  (二)智库领衔并紧密联动,在意识形态话语权争夺中的作用愈发凸显。当前,具有鲜明意识形态色彩的学术话语往往由知名智库机构领衔提出,并呈现互相回应、紧密联动的态势。智库是西方战略学界一支重要的力量,在意识形态领域话语权争夺中的作用愈发凸显。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智库获得飞速发展,逐渐开始影响国际舆论,影响国家政治话语的议程设置。近年来,智库的作用更加凸显,对西方意识形态话语权争夺起到了推波助澜甚至主导的作用。西方国家智库机构多,成果丰富。2018年,欧洲有2219家智库,北美有1972家智库,其中1871家在美国。智库已经成为商品化的知识生产机构,拥有一一套市场化的运作机制,形成思想的竞争市场和庞大的“智库产业”,影响国家和社会公共政策。西方国家的一些知名智库很大程度上引领国家战略,很多重要的政策和战略议题,往往由智库首先提出,供政府决策。智库是政府话语的“诠释者”“风向标”和“试探器”,具有强大的影响力,掌握极强的话语权,甚至被称为第四权力部门、影子政府。⑤在“锐实力”概念提出的过程中,直接运作是美国国家民主基金会,该机构联合了多家智库机构开展联合调研,做出报告,然后进行报告发布和研讨。当前,智库极其重视意识形态领域学术话语的系统化运作和传播,相互配合,紧密联动,以期打造较长时间的话语影响力,并影响政府决策。“锐实力”报告出炉后,约瑟夫•奈很快做出回应,在外交事务、亚洲时代等网站撰写了多篇评论,支持报告中的观点。其他一些智库也发布新报告以回应“锐实力”。比如,近期,由胡佛研究所的拉里•戴蒙德(Larry Diamond)和亚洲协会中美关系中心的奥维尔•斯科乐(Orville Schell)联合弗朗西斯•福山、克里斯托弗•沃克等美英加澳等国的三十多位学者联合发布了新报告《中国影响力与美国利益:提高建设性警惕》,报告警告美国应认识到中国在美国的“渗透和影响”正产生越来越大的威胁。可以看到,知名专家、智库之间紧密配合是话语权争夺的鲜明特点。

  (三)学界与媒体联合发力,注重学术话语的系统化运作和全方位传播。学术界和媒体的联合发力、系统化运作是西方意识形态话语权争夺的重要环节。学术话语要产生更大影响力,除了本身的吸引力之外,更需要系统化运作即“营销”。通常从概念或理论的提出,到主流期刊、电视台、网络新媒体的发布,再到专家回应、访谈与专栏探讨,以及利用早餐会、晚餐会、研讨会、论坛、国会听证会、公众演讲等全方位的推广,环环相扣,不断扩大影响力,成为学界和媒体界追捧的新名词。媒体在学术话语的“营销”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锐实力”概念提出后,在具有世界范围影响的《外交事务》杂志、《经济学家》杂志刊登,进而又在时政网站类Breitbart、Project-syndicate、民主文摘等网站、博客、社交媒体等网站刊登评论文章或转载,不断扩大影响力;各类其他媒体也纷纷对“锐实力”进行跟随炒作。西方媒体拥有强大的议题设置和话语传播能力,在全世界各地建立了看似独立的商业性的传媒机构,架设了通往全球各地的传播网络。主流学界深谙媒体的力量,建构了从传统媒体到网络新媒体的立体化、全方位的学术话语传播格局。西方主流学者不仅在主流报刊杂志上传播学术观点、在主流电视媒体积极发声,而且创建了大量的学术博客与播客,在社交媒体推特、脸书等建立平台传播学术观点。如为了配合推广“锐实力”概念,国家民主基金会建立了Power3.0网站和播客,同时建立社交媒体账号和广泛的链接。学界需要借助媒体的作用来引起政府或公众对公共问题与政策的关注和重视,从而体现自己的研究价值,西方主流媒体的专栏文章等几乎为智库专家所垄断。没有媒体的力量,学术话语难以广泛而有效地传播,而没有学术的支撑,媒体可能缺乏说服力。媒体助推了学术思想、学术理念等话语的传播,学术观点、价值理念等以多样的媒介化形态呈现和传播,学术和媒体互相裹挟、互相借力。

  三、加大学术话语创新,积极应对西方意识形态话语权争夺的新态势

  当前中国越来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树立维护世界和平、负责任的中国形象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面对西方国家更多以学术话语包装的新的意识形态攻击和战略遏制,一方面,要保持自己的战略定力,深化改革开放,不断推进中国经济社会科技的整体进步,提升国家综合实力。另一方面,我们要加大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创新,善于运用学术话语讲好中国故事,打造一流的对外话语传播体系,进一步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际话语权。

  (一)注重话语创造,用学术话语讲好中国故事。意识形态话语权争夺可以通过持续的学术话语创新的方式来进行。因此,要注重学术话语创新,用学术话语讲好中国故事,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学术话语是重要途径之一。学术话语以科学性、规范性和价值中立的预设能巧妙遮蔽意识形态和战略意图,有利于国家形象建构。当前,需要加强学术话语创造能力,向国际阐释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向世界说明中国文化、中国价值与中国精神;用学术理论说明中国道路、中国制度何以成功。用学术话语讲好中国故事,一是要提升学术话语原创能力,善于跳出“西方中心主义”的学术范式,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挖掘新材料、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建构新理论,善于提炼标志性概念和原创性理论,体现中国风格、中国学派。因为“按照西方哲学社会科学的学术标准,你是不可能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样的研究对象的,正如用西方哲学、西方经济学和西方治学是不可能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的一样。”⑥同理,按照西方学术标准,我们也无法理解自身,如果我们的学术都无法认清和表达自我,无法向世界说明自我,谈何学术影响力和学术话语权。二要弘扬传统文化中优秀的学术思想和治学传统。习近平指出,绵延几千年的中华文化,是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成长发展的深厚基础,“中国古代大量鸿篇巨制中包含着丰富的哲学社会科学内容、治国理政智慧,为古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重要依据,也为中华文明提供了重要内容,为人类文明作出了重大贡献。”⑦中国文化、中国道路与中国经验都是独特的,都是理论创新的源泉。既要进行国际学术对话,吸收新思想、新理念,也要对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思想进行现代诠释、批判性地继承和创造性转化;既要借鉴西方社会科学研究的新方法,也要不断挖掘传统文化中的治学传统和研究方法。

  (二)强化问题意识,把握解释中国的学术话语先机。掌握学术研究和发现的先导,是学术话语创新的重要机缘。主动发现问题,主动提出新概念和新理论,不盲目跟风,是确立自己学术话语影响力的基本要求。要创新学术话语,就要围绕我国和世界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着力提出能够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理念、主张、方案。改革开放以来,哲学社会科学界翻译了大量西方学术著作,引进了大量西方学术概念和理论体系,学习了西方社会科学方法和理论,对推动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不少学者忽视了学术自觉和文化自觉,直接拿来国外的概念和理论框架进行分析和研究,忽视了对本国发展中真实问题的研究和回应,难以科学解释中国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特点,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国际阐释和国际传播都很不够。“跟风”和“跟跑”现象严重,不仅无益于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也难以获得学术话语权和国际尊重。正如在我们大力研究、推崇并努力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之际,西方学术界和媒体界又抛出“锐实力”的概念予以回应。再如,“北京共识”的概念首先由时代周刊杂志前编辑乔舒亚•雷默提出,后来一度成为国内学界研究的热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坚守马克思主义的学术品格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真正立足于研究中国的现实问题,提出基于中国问题的概念与理论。中国学者要把握解释中国发展的学术优先权,要在学术传承的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把握解释中国的先机。

  (三)打造一流智库,增强学术机构的话语运作能力和传播能力。“锐实力”等概念的建构可以看出,强大的学术话语权需要强大的智库、学术团队的支持。要重视智库建设,打造一批有国际影响力的智库。1、要重点建设和发展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家智库、高校智库,激活智库发展活力。要组建多元交叉、多学科背景、跨界交融的智库研究团队,加大对哲学社会科学重要领域的协同研究和创新。创新智库人才体制,广泛吸纳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优秀人才进入智库从事研究,产生高质量的智库研究成果。创新智库运作机制,提升智库和研究机构的话语运作能力,充分疏通政府、媒体和公众参与,要及时地使智库成果落地,持续不断地产生话语影响力。2、重视民间智库和民间学术力量在学术话语权建构中的作用,要积极引领和扶持一批优秀民间智库的发展。民间智库机制灵活,没有官方意识形态和机制的束缚,游走于政府、学术和市场之间,与社会、市场联系紧密,具有相对中立性和独立性,观点更具有前沿性、创新性,可以站在第三方立场客观研究相关学术问题、公共政策和国家战略,与官方智库相比,更具有对外学术语话语的传播与交往的灵活性。3、加大推进学术机构的传播能力建设。提升学术话语的影响力,必须重视媒介的力量,要实现学术话语和媒介话语的有机协同、同向同行。首先,知识精英、学术大家要敢于和善于发声,要从学术机构中“走出来”,阐述学术观点,主动传播学术观点,进行学术推广和普及。其次,智库应善于利用媒体推介自己的研究成果,不仅在传统媒体上刊发自己的观点,也注重利用新媒体去传播自己的研究成果和政策观点。4、主流媒体也要积极关注学术话语的传播,承担应有的使命。主流媒体应积极作为,协调学术机构和新闻机构资源,创建一批集新闻传播和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为一体的大型融媒体传播集团,持续提升学术话语的国内国际影响力。

  注释: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235页。

  ②《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版,第69页。

  ③沈壮海:《试论提升国际学术话语权》,《文化软实力研究》2016年第1期。

  ④杨光斌、释启鹏:《带有明显意识形态偏见的西方自由民主评价体系》,《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7年第5期。

  ⑤张焕萍:《兴盛与挑战——美国话语权研究》,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5年版,第165-166页。

  ⑥马拥军:《如何提升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学术话语权和影响力?》,《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6期。

  ⑦《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年5月17日。

查看全部

「 支持乌有之乡!」

乌有之乡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乌有之乡网刊微信

官方微信订阅号

相关文章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美国国务卿布林肯

郝贵生|毛主席对列宁哲学思想的学习与应用 ——纪念列宁诞辰154周年

顾凌英:股份制和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是两股道上跑的车

好物推荐

最新推荐

​郭松民 | 请向他们投去敬佩与羡慕的目光!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美国国务卿布林肯

子午|假如地主卷土重来会怎样?“交钱种地”事件是个预演

两日热点

腐败渗透到了各行各业,没一个行业是清白的

李昌平:开鲁县“干部阻耕”事件,让子弹飞一会!

德纳:冯玉军涉俄言论的背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