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什么是帝国主义?——考茨基、霍布森-列宁、熊彼特与沃勒斯坦(中)

销魂很销魂 2023-06-02 来源:向导TG公众号

帝国主义是无产阶级社会革命的前夜

  原编者案:《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是列宁最重要的理论著作,直到今天我们仍然身处帝国主义的时代。但是,一方面“帝国主义”并非列宁提出,而是20世纪初各路社会主义者都曾论述过的概念。另一方面,帝国主义发展到今天或许与20世纪初也有一定的区别。因此,我们不仅要细致的学习列宁的著作,还应当对其它相关理论有所了解。为此,我们转载“布尔乔亚粉碎机”公众号的文章《什么是帝国主义?——考茨基、霍布森-列宁、熊彼特与沃勒斯坦》,以供读者参考。文章将分三次发出,感谢销魂很销魂同志的授权。

  在1890年后期到1910年之间的和平,使得第二国际内机会主义泛滥和伯恩斯坦主义的出现。

  所以,当一战爆发时,第二国际绝大多数党的机会主义领导集团,无耻背叛巴塞尔宣言的革命原则,支持帝国主义战争,宣扬“保卫祖国”,背叛社会主义,变成了公开的或暗藏的社会沙文主义者、社会帝国主义。在德国社民党带头之下,第二国际大多数政党纷纷表态支持本国帝国主义政府。

  而在俄国,大部分的孟什维克都支持民族防御、护国主义。马尔托夫领导的孟什维克国际主义者和托洛茨基的支持者们,则号召采取无产阶级国际主义行动,但又反对在战争期间积极地进行群众性反战活动,因为害怕这样做被会外国帝国主义利用,并使党失去群众支持。列宁的立场更加极端,主张将邪恶的帝国主义战争转变为因军事失败引起的一系列正义的国内战争。

  但随着战争的进行,列宁发现战争不是偶然发生的,它反而标志着国际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最新阶段的到来。列宁不再仅仅思考俄国社会的具体问题,开始放眼全球了。在这里,布哈林对列宁的理论转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布哈林

  布哈林的经济学教育来自于奥地利经济学派,出发点上来自于希法亭,研究对象与问题和卢森堡高度一致。所以,布哈林是连接第二国际的帝国主义理论与列宁的帝国主义理论的过渡环节。

  布哈林将边际主义经济学理论,特别是将奥地利学派的理论视为源于金融资本所有制关系变化产生的“有闲阶级”的意识形态。而新奥地利经济学是个人主义、主观主义的,并以有利于“食利者”或寄生性的持股阶级的消费为导向。

  布哈林从希法亭的金融资本概念出发,把现代资本主义概念化为一种世界体系。布哈林追随卢森堡,将所有国家的经济看作是世界市场的构成部分,它们都遵循世界市场规律,但危机的纯粹的内部基础,已经因国家资本主义内组织化程度的提高而消除了,这就是“国家资本主义托拉斯”。这个概念是一个区别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论”(列宁)同时也区别于“有组织的资本主义论”(希法亭)的折衷概念。希法亭的金融资本是指工业资本与银行的一体化。布哈林的国家资本主义托拉斯指的是卡特尔、银行、国营企业的混合。布哈林的概念核心是金融资本和国家的混合、金融资本与国家的融合。

  这意味着经济单位被进一步政治化,它们的分离变成了一个国家边界问题,它们的竞争是通过国家体系进行调节的。布哈林相信,生产力的发展已经超越了在任何一个民族国家内部可以有效运行的界限,所以被迫国际化。正如克劳塞维茨所说,“战争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但布哈林会补充说,政治本身已经融入经济之中。这就是布哈林所认为的帝国主义时代下的资本主义的两种发展趋势,一种是“资本的国际化”,另一种则是“资本的民族化”。

  所以,布哈林坚信,战争的爆发是必然的,与其说它是由环境决定的可以实施也可以放弃的政策,不如说它是现代资本主义本质结构的必然结果。而这个本质结构,决定了它被推翻的形式。由于国家组织已经与资本主义经济融合在一起,所以现有的国家必然无法满足新生产方式的需要,无产阶级必须打碎所有现存的政治形式,并通过建立适合于新社会的结构实施自己的专政。

  这就是“垄断资本主义——帝国主义——战争——无产阶级革命”的一整个图式。

  列宁

  列宁与布哈林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虽然列宁在一些问题上赞同布哈林,但列宁认为,布哈林描绘了一幅夸张而又存在过度简化的现在资本主义的图景。列宁的《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便是在仍与布哈林发生争执的1916年写作的。这本小册子的副标题是“通俗的论述”,顾名思义,这是一篇科普性质的文章,所以通篇是论战风格。

  “列宁主义的帝国主义概念一方面是一种重大的理论成就,同时另一方面作为经济理论却包含很少真正新鲜的东西,看来是很奇怪。它部份是以希法亭的思想为基础,但纯粹作为经济理论,在深度和出色的程度上是不能跟罗莎·卢森堡对马克思的资本主义再生产理论所做的漂亮引申相比。列宁的过人之处——而且這是无与伦比的理论成就——在于他把帝国主义的经济理论与目前时代的各种政治问题具体地结合起来,从而使这个新阶段的经济学成为这种关键场合中的一切具体行动的准则。”——卢卡奇《列宁:关于列宁思想统一性的研究》

  列宁把帝国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等同。从纯粹的经济的概念来看,帝国主义有五个特征:

  (1)生产和资本的集中发展到这样高的程度,以致造成了在经济生活中起决定作用的垄断组织;

  (2)银行资本和工业资本已经融合起来,在这个“金融资本的”基础上形成了金融寡头;

  (3)和商品输出不同的资本输出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4)瓜分世界的资本家国际垄断同盟已经形成;

  (5)最大资本主义大国已把世界上的领土瓜分完毕。

  其中,前四条可以合并为一条,就是金融资本的主导地位。

  列宁基于马克思在《资本论》对银行业的分析,阐释了银行的作用:资本的集中产生垄断,并且银行通过借贷而支配工业资本,从而形成一种联合性的金融资本。这种金融资本产生自垄断,同时又是促使垄断不断深化和形成的一大动力。

  金融资本统治的基础在于生产的社会化,社会化大生产导致生产过剩,而生产过剩、货币资本从产业资本中的游离增加了银行的力量,促进金融寡头对工商业和信用的垄断。

  而金融寡头还可以和地租垄断结合起来,通过收买行政当局,获得土地证和建筑许可证,根据自己地块的位置随便改变交通运输业的布局,这样就能提升地价,投机大量的级差地租。同时,与政权紧密结合的金融寡头,或者把国家财政变为利润,或者利用国家财政来拯救自身的破产。这样,资本国家的银行渠道的密网扩展得十分迅速、布满整个国家,其集中大量社会阶层的资本和货币收入,把成千上万分散的经济变成统一的全国性的资本主义经济,进而变成世界性的资本主义经济。

  所以,资本主义的一般特性,就是资本的占有形式同资本的生产形式的分离。帝国主义就是垄断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的经济统治,即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并且直接渗透到政治国家内部,因此上层建筑无论在政治关系或意识形态观念上,直截地表现为“经济决定论”。

  垄断资本主义首先瓜分国内市场,把本国的生产差不多完全掌握在自己手里。但是在资本主义社会制度下,国内市场必然是同国外市场相联系的,因为国内的市场已经不可能满足帝国主义资本的积累了。

  所以,随着资本输出的增加,殖民地的扩张,垄断同盟便走向达成世界性的协议,形成国际卡特尔。

  “帝国主义是发展到垄断组织和金融资本的统治已经确立、资本输出具有突出意义、国际托拉斯开始瓜分世界、一些最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已把世界全部领土瓜分完毕这一阶段的资本主义。”——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矛盾从国内外延到全世界,资本集中的现象进化为帝国对世界的瓜分。所以,帝国主义殖民扩张,必然会导致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进而爆发战争。

  最终,列宁对帝国主义这一时代做了革命的总结“帝国主义是无产阶级社会革命的前夜。而从1917年起,这一点已经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证实。

  托洛茨基

  列宁的观点更倾向于托洛茨基,托洛茨基关于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理论包含了类似的看法:历史唯物主义需要作重大的修正。托洛茨基关于帝国主义理论的结论,撇开他的消费不足论的特征,是可以与布哈林的结论相容的。

  托洛茨基认为,一战的爆发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资本主义的进步作用已经终结,资本主义民族国家已经成为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桎梏,其结果是欧洲帝国主义的出现,反过来造就了一个一体化的世界经济。

  但是,托洛茨基认为,一旦资本实现了对世界统一的支配,主要国家就将被迫卷入一场争夺霸权的斗争。所以,要想摆脱资本主义的关系,在于把革命扩大到世界经济中的其他国家,并逐渐削弱国际资本。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就明确地把资本主义视为一种全球体系,《资本论》中的资本主义模型也没有明确指向是单个民族的资本主义,马克思分析了“资本一般”,而不是特定的民族资本主义国家。所以,历史唯物主义是一种世界历史理论。

  但是,托洛茨基主张,“后发优势”确实仍然在发挥作用,俄国的不断革命恰好适合于领导其他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无产阶级革命将会通过消除一个剥削区域而严重削弱西方的经济,并加剧国际范围内的阶级斗争。

  托洛茨基同样强调了俄国与边缘资本主义地区的相似性,包括巴尔干地区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地区,对这些地区而言,不断革命的模型都是适用的。这意味着民族主义运动、反帝国主义运动都是社会主义运动的一部分。

  列宁同时吸收了布哈林的政治经济学与托洛茨基的不断革命论,形成了自己的理论。列宁同样认为,如果俄国社会主义革命不能在世界范围内扩大,它就可能失败。然而,列宁逐渐认为,大部分农民在向社会主义过渡时会保持合作,为自治和经济计划提供了手段。但这也意味着俄国革命面临的主要威胁来自外部,不存在内部制约因素。这个分歧,主导了1924年列宁去世后有关经济政策的争论。

  斯大林

  列宁没有结束帝国主义理论,在无产阶级立场上继续研究帝国主义的重要理论家,是斯大林。

  斯大林指出托洛茨基的错误在于,把帝国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和它们的发展水平的差别混为一谈。相反,发展水平的均衡化会加强帝国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正因为落后国家加速自己的发展并和先进国家取得均衡,才使它们之间的斗争尖锐起来,才造成一个国家超过另一个国家并排挤另一个国家的可能,从而爆发世界大战。

  列宁创立帝国主义理论时,无产阶级革命尚未发生,而当帝国主义世界体系首先在俄国开始破裂时,列宁来不及总结便去世了。这个理论工作,由斯大林担任下来。

  1930年,斯大林在苏共十六大中,结合当时的经济大危机,提出了资本主义总危机的理论。资本主义已经不是唯一的和包罗万象的世界经济体系,还存在着社会主义体系,作为资本主义体系的否定性存在。

  在其后的著作中,斯大林认为战争原是资本主义总危机的反映,而战争本身又加剧了这个危机,削弱了世界资本主义。但是,包含着总危机的因素,指的是帝国主义的矛盾必然引起军事冲突,从而使无产阶级革命爆发,这还是认为世界大战是总危机的开始,与大战是总危机的反映是不同的。

  经济大危机为什么特别严重?斯大林认为,由于俄国脱离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再加上帝国主义国家对苏联的封锁,使得资本主义的世界市场从广度上缩小了;一战和战后初期,殖民地的民族资本主义有了一定的发展,帝国主义国家多了一些竞争者。因此,资本主义的市场问题特别严重。

  随着社会主义制度的产生,就产生了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就产生了这对矛盾和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两者那一种更为剧烈的问题。但斯大林否认两种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之间的矛盾更为剧烈的说法,肯定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战争不可避免性。二战便是首先在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爆发,然后才扩大为苏德战争。

  虽然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在广度上缩小了,但资本主义的生产结构会改组,随着必然产生的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生产量将会增大,市场从深度上扩大了。所以在二战之前,市场有一段相对稳定的时间。

  我们看到了在无产阶级立场上的对帝国主义理论的解释,看起来非常完备,但随着世界形势的发展,特别是冷战时期,我们说,苏联的修正主义与“社会帝国主义”的情况,无法用经典的原教旨的帝国主义理论进行解释了。而西方国家出于建立对抗社会主义国家和共产主义威胁的统一战线的需要,被迫隐藏它们的分歧。非银行金融机构也在快速发展,工人阶级的钱被取走并重新投资在股市中。而冷战结束后,在美国霸权的新环境下,帝国主义间的竞争复苏了。

  我们将看到后人对帝国主义的重新解释。

  参考:

  霍华德《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史:1883-1929》

  布哈林《食利者政治经济学》

  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

  陈其人《帝国主义理论研究》

  乌有之乡:回首百年变局——列宁时代的帝国主义理论

  刘怀玉:论布哈林在帝国主义理论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

  宋朝龙:列宁帝国主义论中的三条线索——对传统“五大特征论”的质疑

  https://zhuanlan.zhihu.com/p/104035596

  https://zhuanlan.zhihu.com/p/385106077

  https://zhuanlan.zhihu.com/p/454197111

查看全部

「 支持乌有之乡!」

乌有之乡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乌有之乡网刊微信

官方微信订阅号

相关文章

《求是》(2024年12期):习近平:开创我国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杨松林|关于中国共产党四个三十年的对话

郝贵生:谈屈原精神及其当代意义

好物推荐

最新推荐

杨芳洲:必须立即终止我对美国等单方面自弃主权的全面金融开放

《求是》(2024年12期):习近平:开创我国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郭松民 | “包容”投降?绝不!

两日热点

这下,连美国人自己都意识到美元要出事了

沙特不续签石油美元协议?真相是什么

是误解,还是恶意歪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