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学术

每天一章《道德经》精读(二十三)

广明读书 2025-11-26 来源:广明读书公众号

需要辩证地来阅读、思考这部蕴含朴素哲理的道教唯心主义经典。汲取精华、扬弃糟粕。

每天一章《道德经》精读,今天要读的是:23

希言自然。

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孰为此者?天地。

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

故从事于道者,道者同于道,

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

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

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

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少发号施令,才符合自然之道。

《河上公章句》注云:“希言者,谓爱言也。爱言者,自然之道。”此处“爱言”之“爱”并非“喜爱”,而是“爱惜言辞、贵重言辞”之义。河上公认为,爱惜、贵重言辞,合于自然之道。

接着老子以极端天气为例,说:“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不可能每天都刮风下雨吧,连天地尚且无法维持极端状态,何况人了?

读到这里可能会看到翻译说:“狂风刮不了一早晨,暴雨下不了一整天”,感觉和现实不符,现实生活中有时刮风可以刮几天,暴雨也可能连续下几天,老子是不是说的不对了?

其实如果我们从整句话去理解,你就会发现这里应该是长期的疾风或长期的骤雨,并不是说具体的一整天的意思。那么,为什么疾风骤雨不能长久,因为天地以“中正”为常,狂风暴雨是阴阳失调的短暂现象。

人也一样,极端的措施只是“非常之时的非常之法”,不可能一直使用,也不可能多次使用。毕竟这是违背“道”的啊,过度干预必遭反噬。

就像一位真正优秀的园丁。他不会每天对着花草大喊“快长!”,也不会把幼苗强行拔高。他只是默默提供阳光、水分和养料,顺应植物的生长规律。这就是“希言自然”。

相反,一个焦虑的家长,每天对孩子唠叨、施压,结果往往适得其反,因为这违背了孩子自然成长的天性。

而在职场中,有的管理者对下属事无巨细、严苛控制,短期内业绩飙升,看似不错,长此以往员工就会疲惫不堪,核心团队陆续离职,最终业绩必然下滑。

所以无论是政治治理,还是个人生活,都要避免“强力施加”,以“少干预、不强制、不妄为” 的态度,尊重事物的本然状态与客观规律,正所谓无声处,自有天籁。

老子接着说,追寻“道”的人,会与“道”合一;追寻“德”的人,会与德相融;迷失本性的人,会与失相随。

与“道”相合,“道”会以自然的方式滋养他;与“德”相合,“德”会以和谐的方式回应他;与“失”相合,“失”会如漩涡般裹挟他,使其陷入恶性循环。

这里的“失”可以理解为欲望过度导致的本性迷失,是背离“道”的状态。

这段话是什么意思了?其实说的就是,人的选择、状态与价值取向,会决定自己与“道”、“德”或“失”中的哪一种产生同频共振,进而获得相应的回馈。

坚守自身本性与良知的人,其言行与德一致,德也会自然滋养他,让他保持本真、不陷入内耗。李泽厚说:“德是道的人性化,‘同于德’就是顺应自己的善良本心,这种顺应会形成正向循环,让人与自己、与他人都能和谐相处。”

所以,契合道者得道滋养,坚守本性者得本性加持,背离规律者被失序裹挟。

这也就是现在很多人都在讨论的“宇宙吸引法则”,你所做的事,决定了你将吸引什么;你是什么样的人,决定了你会遇见什么。你的内在状态、你的价值追求,决定了你的外部世界。就好比你是一块磁铁,会吸引与你频率相同的一切。

诚信是行动的底色。诚信不足,才会有不信任产生。

“信” 不止是对他人的诚信,还有自身对“道”的坚守和信念。自身诚信不足、信念不坚,才会引发他人的不信任;而这份 “不信”,从来不是他人的 “偏见”,而是自身 “信” 的缺失所带来的自然结果。这里也常理解为治理者的诚信不足,百姓自然不相信他。

查看全部

「 支持乌有之乡!」

乌有之乡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本网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侵删

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乌有之乡网刊微信

官方微信订阅号

相关文章

习近平会见汤加国王图普六世

中华民族之殇——纪念毛岸英逝世75周年

郝贵生 | 恩格斯是与工农相结合的典范和楷模 ——纪念恩格斯诞辰205周年

好物推荐

最新推荐

习近平会见汤加国王图普六世

现在所有人都在等一个英雄

中华民族之殇——纪念毛岸英逝世75周年

两日热点

现在所有人都在等一个英雄

B站章北海被“红三代”威胁整死,何意味?

陈曾明:今天我再次郑重地提醒大家, 战争的阴云已经降临中国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