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关于三个世界划分问题》1974
“三个世界划分”理论由毛泽东于1974年2月22日会见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时首次提出,其写作(提出)背景源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国际格局的深刻变动,以及中国国际地位和对外战略的调整
关于三个世界划分问题
关于三个世界划分问题
(一九七四年二月二十二日)
毛泽东主席(以下简称毛):希望第三世界团结起来。第三世界人口多啊
卡翁达总统(以下简称卡):对
毛:谁是第一世界?
卡:我想应该是那些剥削者和帝国主义者的世界。
毛:第二世界呢?
卡:是那些已经变为修正主义分子的人。
毛:我看美国、苏联是第一世界。中间派,日本、欧洲、澳大利亚、加拿大,是第二世界。咱们是第二世界。
卡:我同意主席先生的分析。
毛:我看美国、苏联是第一世界。中间派,日本、欧洲、澳大利亚、加拿大,是第二世界。咱们是第二世界。
卡:我同意主席先生的分析。
毛:美国、苏联原子弹多,也比较富。第二世界,欧洲、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原弹没有那么多,也没有那么富;但是比第二世界要富。你看这个解释好不好
卡:主席先生,你的分析很确切,十分准确
毛:研究一下吧。
卡:我想不用研究,我们的意见就可以取得一致,因为在我看来,这个分析已经很确切了。
毛:第三世界人口很多。
卡:确实如此。
毛:亚洲除了日本,都是第三世界。整个非洲都是第三世界,拉丁美洲也是第三世界。
这是毛泽东主席同赞比亚总统卡翁达谈话的一部分
根据谈话记录稿刊印。
原文摘自《毛泽东外交外交文选》
“三个世界划分”理论由毛泽东于1974年2月22日会见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时首次提出,其写作(提出)背景源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国际格局的深刻变动,以及中国国际地位和对外战略的调整 :
1.国际格局大动荡、大分化、大改组:美苏争霸呈现苏攻美守态势,美国因越南战争实力受挫,苏联则积极扩张;资本主义阵营内,西欧、日本崛起并呈现离心倾向;社会主义阵营因中苏交恶、东欧国家对苏离心而分化 。
2.第三世界力量崛起: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众多国家独立后将斗争焦点转向经济领域,争取发展权益成为共同诉求,第三世界成为反霸主力军 。
3.中国国际地位提升与战略调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综合国力增强;中苏边境对峙成为主要安全威胁,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中国需要新的国际战略理论指导外交实践 。
这一理论还继承发展了毛泽东此前的“中间地带”“两个中间地带”理论,是对国际格局的全新战略判断。
「 支持乌有之乡!」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本网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侵删
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乌有之乡网刊微信